标王 热搜: 浙江  盐酸  白藜芦醇  氨基  技术  吡格列酮  吡啶  中间体  制药设备  骨科  原料药  前景广阔  武汉  中成药“避风港”或步其后尘  试剂  机构悄悄潜伏“创新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环球医药 » 正文

药物研发陷入困境 开放式药物创新即将跃上舞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08-02  浏览次数:259
    目前,新药研发成本居高不下,创新乏力,药物开发模式效率低下。许多制药公司把这些问题归咎于政府监管审查越来越严格、劳动成本增加以及仿制药市场持续增长导致的药品价格下降压力等。对此,礼来公司战略顾问BernardMunos并不认同。他认为,导致目前大型制药公司陷入研发困境的主要原因是制药企业创新模式的因循守旧。

    1950年~2008年,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共批准了1222种新药(包括新分子实体药物1103种和新生物制剂119种)。不过,据美国药品研究和生产商协会(PhRMA)的资料显示,同期新药研发投入也呈现急剧增长态势,年均增长率为12.3%,现在达到约500亿美元。尽管新药研发投入不断增加,但过去50年获得批准的新药数量仍旧保持相对稳定,每年约25~30种,而2010年还低于此水平。换言之,研发投入的增加并没有改善创新或者药物开发的生产力。

    除创新和生产力乏力之外,制药企业还面临着财务和商业的挑战。首先,研发周期延长和政府监管审查要求提高导致研发成本螺旋式上升;其次,许多“重磅炸弹”级产品,尤其是年销量超过15亿美元的药物专利期满威胁到企业的总收入,到2015年将会导致专利药销量损失41%。到2012年年底,大型制药公司20%的市场将会被仿制药侵蚀。再次,2014年仿制处方药销量将会占据全球药物市场17%的份额,而2008年为10%。最后,医改和保险公司以及第三方付费者对药品价格施压将会导致药品偿还成本能力下降,许多专利处方药日渐边缘化。

    药品生产者也开始通过削减人员、重组和并购控制成本,进而适应目前的形势变化。例如,在过去的4年里,全球排名前10位的大型制药公司裁员超过20万人。同期,制药行业的并购活动异常激烈,如辉瑞并购惠氏,默沙东收购先灵葆雅。同时,大型制药公司对生物技术公司的收购也非常活跃。不管是裁员还是并购,制药公司作出这两种战略调整的目的是要在短期内帮助公司控制成本和维持股票价格。不过这些战略都不能帮助改善公司的生产力或者促进创新,而后者才是许多大型制药公司最渴望得到的。

    创新和研发生产力疲软

    制药公司执行者和企业内部人员之间已经越来越达成这样一种共识:在当今高度竞争的全球医药市场中,“重磅炸弹”级药物商业模式已经失去了往日的活力,难以适应现实。最近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尽管新药研发投入持续增长,但近期获得批准的新分子实体销量能够达到重磅炸弹级水平的大约为21%,成功率在过去20年里几乎没有变化。

    然而,尽管新药成为“重磅炸弹”级产品的成功率如此低,却仍有许多大型制药公司还是依赖于“重磅炸弹”级药物模式。因此,“重磅炸弹”级药物思维已经成为阻碍甚至扼杀许多创新的和极具潜力的新分子实体开发的障碍。

    许多企业分析师认为,大型制药公司要想保持新药研发生产力必须进行改变。这些改变包括:改善新药研发生产力;保持削减成本措施的连续性;调整战略,快速适应新兴市场,抢占市场份额。一些分析师也对大型制药公司通过并购缓解目前存在的研发问题存有争议,不过他们认为,对大型制药公司的商业模式进行根本性改变,以保公司的生存很有必要。

    葛兰素史克前CEOJean-PierreGarnier是呼吁企业进行根本性改变者之一,2008年他就表示:“大型公司包括制药公司的领导者错误地认为研发是可以定量的,能够被工业化并通过度量体系标准化和自动化进行推动。其实,在药物的研发中,个人责任、透明度和科学家的热情的丧失才是导致目前研发困境的主要原因。”最近,礼来公司CEOJohnLechleiter也发表了类似观点:“当全球都对新药需求如饥似渴之时,我们花费了太长的时间和太多的资金,而新药研发生产力却低得可怜。生物制药行业创新的引擎正在遭受破坏。”BernardMunos对制药公司研发创新乏力更为悲观,他预测“未来3年内药物研发的旧模式将会崩解”。

    “重磅炸弹”模式动力不足

    生命科学公司传统上都是采用“封闭式创新”商业模式。“封闭式创新”主要是在企业内部进行,最终通过企业内部的纵向整合资源完成商业化。这一模式主要是受专利保护驱使,产品开发在企业内部秘密进行,不需要借助太多的外部资源。

    相反,“开放式创新”模式主要借助开放的药物开发者和信息技术公司等外在资源进行新药的研发,具有更加灵活和充分利用内外部资源进行产品开发和商业化的特点。“开放式创新”商业模式即通常所说的“众包(crowdsourcing)”,公司利用整合大众网络的外部专家帮助进行产品开发,从而作为内部观点的源泉。

    许多较为人熟知的众包的成功案例发生在软件产业(如Linux软件和GoogleAndroid操作系统)。最近,在药物研发中应用众包的呼声越来越高,也获得了大量支持。在过去的几年里,礼来、默沙东和辉瑞等都开始在早期的药物开发中采用众包理念。礼来在这一领域尤为活跃,它借助InnoCentive、YourEncore和礼来表型药物发现计划(PD2)开展三项开放式创新项目。InnoCentive是首个使世界一流的科学家和基于科学的公司能在一个全球性科学社区内合作,以便用创新性解决方案迎接挑战的网上论坛。如果公司提供的科研难题能够成功解决,那么这些科学家将会获得金钱奖励。YourEncore与InnoCentive相似,同样聚集了许多退休的和经验丰富的科学家,通过网络解决药物开发和临床前研究各个阶段的难题。相反,礼来的PD2是主动要求外部的研究者(通过安全的保密的网络平台)提供有潜力的化合物,然后进行进一步的评价。作为交换,礼来提供相关疾病筛选试验且不收取费用。提交化合物的外部的研究者将会收到一份完整的数据报告,如果分析结果令人满意,可以作为研究者与公司签订合作协议的基础条件。事实上,上述三种创新途径共同形成了礼来的合作研发的医药网络(FIPNet)模式,这一模式可以通过与外部学术研究科学家、非营利者和生物技术公司合作使用外围的观点、资源和人才。

    葛兰素史克采取了与礼来不同的方法。葛兰素史克不是通过基于网络的开放式创新平台,而是消除新药开发过程中专利和知识产权障碍。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葛兰素史克申请了800种化合物和方法专利,去年向学术研究者提供了13000种潜在的抗疟疾新分子实体,以鉴别是否可以成为具有潜力的先导化合物。与礼来一样,葛兰素史克也是InnoCentive的创始成员,而且最近公开宣布公司将会在几个治疗领域支持采用药物研发的“开放式创新”方法。

    礼来和葛兰素史克也是合伙成立合作药物开发公司的伙伴,合作药物开发公司创建的软件平台允许其成员分享药物合作开发的数据。其他大型制药公司如辉瑞、默沙东和强生都发出了参与不同开放式创新项目的信号,这些项目有SageBionetworks研究所(以Sage为平台整合全球生物领域一致化的实验数据来构建疾病网络模型、使全世界科学家充分利用现有数据服务人类疾病研究)、被忽视热带疾病全球网络、国际艾滋病疫苗行动组织(IAVI)等。

    开放式创新在升温

    新模式面临新挑战

    毫无疑问,“开放式创新”药物开发模式已经获得多家大型制药公司的青睐。不过草率的或者照搬“开放式创新”模式,制药企业将会面临很多挑战。

    首先,“开放式创新”模式很可能会提升政府对药物开发的要求,因为药物开发过程中参与者人数增加,而且是多样性的。“开放式创新”模式的实现需要谨慎设计,开展,随时与当局保持沟通合作,而且项目管理和信息技术支持中也需要大量的投资和委托。

    其次,最令人担忧的就是“开放式创新”模式中产生的专利和知识产权如何处理。这就需要回答一些最为迫切的
问题,如谁拥有专利权?因此,在项目启动前就需要在专利所有权、产品商业化和未来的分成等问题达成一致意见。

    第三,“开放式创新”模式具有很复杂的奖励系统,包括服务费、成功时的奖励、里程金和特许使用费等。如果参与者起初投入资金推动项目进行,那么项目成功后资金如何分配?例如对应用工具、试剂和经验如何分成,这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最后,虽然“开放式创新”模式可以让参与各方共同分担风险,不过当大型制药公司越来越重视风险规避的时候,“开放式创新”药物开发项目中风险发生百分率还是难以确定。这就意味着“开放式创新”在药物开发和商业化过程中存在很大的障碍。

    那么,“开放式创新”是否可以成为药物整体开发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Jean-JacquesGaraud博士认为,制药行业的增长潜力在于探索性研究和进入新的治疗领域;开发适应证患者人群较小的药物或者新技术;解决化学合成、分析和动物模型开发以及生物标记物鉴别/确定的根源问题;增加药物的新适应证和联合药物开发;创新市场营销途径;药物安全性和上市后的监察。

    尽管“开放式创新”在药物开发过程中的未来还存在着不确定性,但是大型制药公司的创新模式需要修复已是不争的事实。另外,制药公司已经不能持续保持药物发现和开发创新药物的能力,而这却正是当今医学最为迫切需要的。(中国医药报)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展会信息 | 欢迎扫码下载展会杂志电子版 | 帮助中心 | 国际注册与认证 | 服务指南 | 黄金板块 | 本站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