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浙江  盐酸  白藜芦醇  氨基  技术  吡格列酮  吡啶  中间体  制药设备  骨科  原料药  前景广阔  武汉  中成药“避风港”或步其后尘  试剂  机构悄悄潜伏“创新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要闻简讯 » 正文

国家今年将出台分级诊疗办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6-09  浏览次数:97

  “小病到社区、大病上医院”,这是新医改倡导的分级诊疗模式,也是缓解大医院看病难的重要途径。医改5年来,这一措施推行得怎么样?还面临哪些难题?

  家住四川省峨眉山市的李女士怀疑有心脏病,赶了200多公里路来到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但挂不上号,她希望医生给加个号。

  我国医疗机构分三个等级。80%的常见病应该在一、二级医院治疗,作为“塔尖”的三级医院,应该集中解决20%的疑难危重患者。近年来,各地利用医保报销政策引导患者到基层就医,乡镇卫生院住院报销比例高达90%,县级医院为70%,大型三甲医院仅为50%左右,但是由于基层医疗资源匮乏,80%的患者涌向城市大医院,打乱了城乡三级医疗服务体系格局。

  正在各地推行的“医疗联合体”为实现分级诊疗开辟了新的路径。四川省蒲江县79岁的尿毒症患者钟大爷,他的家离县医院不到一公里,但由于县医院没有透析机,他只能每周三次赶到70公里以外的成都去透析。三年前,县医院加入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医疗联合体,通过人、财、物全面托管的方式,实现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建起了血液透析室,钟大爷成了这里的第一批病人。

  为将病人留在基层,十二五期间全国将为基层培养15万名全科医生,推进全科医生和居民签约服务,逐步形成“小病到基层”的就医习惯。今年国家将出台分级诊疗办法,推动形成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的新型就医秩序。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展会信息 | 欢迎扫码下载展会杂志电子版 | 帮助中心 | 国际注册与认证 | 服务指南 | 黄金板块 | 本站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