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浙江  盐酸  白藜芦醇  氨基  技术  吡格列酮  吡啶  中间体  制药设备  骨科  原料药  前景广阔  武汉  中成药“避风港”或步其后尘  试剂  机构悄悄潜伏“创新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药研发 » 正文

专利困境让制药巨头死磕新药研发和并购重组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6-03  浏览次数:99

畅销药专利到期对于传统制药巨头来说意味着销售额下滑,据2014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仅有少数几家药企能够获益于2010年以来新研发的药物,其它的仍在专利悬崖的困境中挣扎求生。

第一季度新药销售额榜单中,强生、诺华和拜耳三家凭借20亿、18亿和9.07亿美元列于前三席,分别占其第一季度销售总额的26.7%、22.4%和21.2%。值得关注的明星产品是前列腺癌药物Zytiga和口服抗凝剂Xarelto。

从新产品驱动销售额角度来看,GSK、赛诺菲、默沙东和礼来2010年之后的新药第一季度销售额占销售额比重都在5%以下,反映了这4家制药巨头受到专利悬崖困扰的程度较深。不过,GSK 凭借2013年获批的一批新药可能会迅速改变这一状况,而默沙东和礼来在新药研发领域则寻求外部合作。

生物医药领域近来动辄上百亿甚至上千亿美元规模的行业并购频出。诺华花费160亿美元并购葛兰素史克肿瘤研究部门,而辉瑞欲以1400亿美元美元的报价收购阿斯利康。这些资产置换和重组活动其实是在共同面对核心产品专利到期、新药研发难见起色的境况下做出的权宜之计。

从根本上讲,新药仍是制药公司的核心竞争力,跨国药企在该领域交出的成绩单又是如何?由于淀粉体-β抗体药bapineuzumab的III期临床试验失败,辉瑞和强生遂于2012年停止对其开发研究;百时美施贵宝公司停止BMS-986094药物(丙型肝炎的NS5b抑制剂)的II期研究,主要是因为有患者服用后出现严重心脏方面的副作用;2013年12月武田药业公开资料称其开发的GPR40类拮抗剂药物TAK-875因肝毒性过大而叫停。

新药研发的风险高是不争的事实,从先导物的发现到候选药物优化,再到I-III期临床试验直至新药上市,中间环节相扣的复杂过程会出现许多之前无法预料的情况,而且每一个阶段都有可能失败。据统计,美国一般在新药研制过程中进入临床前研究和临床试验阶段的药物分子分别为5%和2%。即便进入临床试验,药物的淘汰率也高达80%,这意味着美国新药的成功率仅为1/5000。

药物开发的成本不断上升,每个药物成功上市需投入2亿美元,然而许多投资却因新药研发项目止步于临床前和临床试验而血本无归。各大制药公司公布信息显示,2013年前十大失败试验造成的损失高达13.2亿美元。赛诺菲的肺癌药物Iniparib损失5.25亿美元,列于首位,紧随其后的是:GSK的冠心病药物darapladib损失约2.46亿美元;默克的帕金森药物preladenant损失1.81亿美元。礼来的类风湿关节炎新药Tabalumab、淋巴瘤药物Enzastaurin、和抑郁症药物Edivoxetine 分别损失6000万、3000万、和1500万美元。

一个新药若在临床试验中未达到预期效果,甚至出现严重毒副反应,都不意味着其最终失败。许多药物虽最初的试验不成功但不影响其在其他领域的治疗前景。辉瑞万艾可药物的首选适应症为心绞痛和心肌缺血,而非性功能障碍。之后却在试验中发现其具有刺激男性性器官勃起的药效;礼来伊维特药物最初在避孕临床试验中效果不理想,后来通过药理学发现其可能具有治疗骨质疏松的疗效。此外,基于临床数据的治疗方法的改进也可逆转新药物的不利局面,礼来力比泰药物因III期发生患者死亡事件而被终止试验,后发现死亡系高浓度同型半胱氨酸和低浓度叶酸所致,最终通过补充叶酸使得力比泰临床方案获得成功。这些可谓是制药界起死回生的经典案例。

 
关键词: 新药研发 , 制药巨头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展会信息 | 欢迎扫码下载展会杂志电子版 | 帮助中心 | 国际注册与认证 | 服务指南 | 黄金板块 | 本站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