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上海公立医院剥离特需医疗服务后,北京市卫计委也决定削减公立医院特需服务,并纳入绩效考核。备受争议的特需医疗,该不该彻底退出公立医院,再次引发了社会关注。
北京将消减公立医院特需医疗
记者近日了解到,已有多年历史的特需医疗服务或许将逐步退出北京市公立医院。
“下一步,我们要控制公立医院的特需服务,还要进一步推进改革,两个方面协同推进。”北京市卫计委相关负责人近日表示,一方面要通过监管,通过绩效考核,让公立医院更多地提供基本医疗,但另一方面也要解决公立医院的现实问题,改革公立医院的补偿制度,让公立医院不必依赖药品、检查和特需而弥补基本医疗收入的亏空,让医生提供基本医疗就能够获得体面的收入,否则一些医疗机构还是有动力和压力提供特需服务。
各大医院基本都设立有特需医疗服务
特需医疗始于上世纪90年代,其前身多为外宾门诊或高干门诊,后期逐步取消了身份识别。由于特需医疗大大增加了医院收入,曾被认为是医院改革的重要举措。“高端私人医生服务”微号kgn091专注医疗健康行业。特许医疗主要包括点名手术、加班手术、全程护理、特需病房、专家门诊等形式。
特需医疗一般由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医生坐诊,专人为病人提供从挂号、诊疗、缴费、取药等全程导医,对行动不便或病情较重的病人提供专用轮椅推送的门诊服务,设独立的诊室、候诊室,配备空调设备及茶水供应,有条件的单位还可设独立的治疗室。
对于特需医疗,上海市最先“开刀”。2011年5月,《上海市医疗机构设置规划2011-2015》提出,严格控制公立医疗机构开设特需医疗服务,鼓励有条件的公立医疗机构对特需床位实施剥离,以人员、品牌、技术等形式在两个医疗拓展区内与社会资本合作办医。
霍英东曾住在协和医院特需医疗部六层A级3病房上海市的设想是,将公立医院10%的特需病房剥离出去,纳入两个高端医疗集聚区。“高端私人医生服务”微号kgn091专注医疗健康行业。记者了解到,为推动这项工作,上海市政府在虹桥和浦东专门规划了两个国际医学园区,发展高端医疗,用以承接公立医院剥离出的特需和高端医疗服务。
其中,上海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是原卫生部和上海市的合作项目,也是国家医改试点区,目标是打造市场化的现代高端服务业。位于浦东的上海国际医学园区也是以现代医疗服务业和医疗器械及生物医药产业为核心,打造高端医疗服务集群和高科技医疗器械及生物医药相关产业基地。
是否取消引起较大争议
对于医院而言,特需医疗意味着丰厚利润,但对于公众而言,特需医疗意味着对公共卫生资源的挤占。因此近年来,特需医疗面临较大争议。
专家认为,公立医院本质上姓“公”,应为大众提供公平的医疗服务。“特需”为少数有钱人服务,有损其公益性。
广东省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廖新波认为“公立医院办高端医疗需要回答‘公立医院为谁而办’的问题,作为政府资产的公立医院,应是让所有人都享有一种相对公平的医疗服务。假如公共资源为少数人服务,就与公立医院原来的宗旨不符。其实就是伤害了、侵犯了大多数人的权益。政府在医改中的责任是将基本医疗服务作为公共产品向全社会公平地提供,将不能管也不应该管的事交由社会来办。取消公立医院特需服务势在必行。”
北京市卫生计生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公立医院的主要职责是为居民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在实施公立医院改革的进程中要明确公立医院的定位。从价值判断上,公立医院开展大量的特需服务是一种对于公共资源的挤占,不符合公立医院公益性定位。而且也压缩了非公立医疗机构的发展空间,造成了医疗服务资源配置的一种失衡。
但目前公立医院特需服务仍然大量存在。记者随机走访一些大型三甲公立医院发现,10余万元的月子中心、房费上千元的高端病房、高端产房在广东省公立医院内比比皆是。并且这些公立医院设立“高端产房”都拿到了卫生部门和物价部门的相关批文,并符合原卫生部医改方案中将特需服务比例控制在10%以内的相关文件要求。
记者采访了解到,公立医院报批特需服务通常有两大“理由”:首先,政府投入不到位,尤其是取消“以药养医”后,公立医院仍需要保证收入维持运转;第二,民营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跟不上患者的多元化需求。
朝阳医院院长陈勇接受采访时指出,人们对于特需医疗服务有需求,并且公立医院在这方面有资源优势,“为什么要将这些优势服务让给民营医疗机构去做?”他认为特需服务取消以后民营医疗机构并不能补上这块缺陷。
“北京儿童医院的门口还开设了一家新世纪儿童医院,医生其实全是儿童医院的医生。当初的目的就是为了增加医生收入,让他们不用去全国各地走穴、留在北京好好看病。”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公立医院院长告诉记者。
MT了解到,尽管上海市在三年以前就提出要取消特需服务,但是在过去三年间,这项工作一直进展缓慢。
一位业内人士指出,对于公立医院来说,在目前政府差额拨款及其他相关体制机制尚未配套改革的情况下,特需医疗是实现其自身收支平衡,弥补资金不足的重要来源;对于市场化的高端医疗机构而言,医疗人才的短缺严重钳制了发展,在目前的体制下,优质的医生资源仍聚集在三甲医院内,而医生多点执业也受到公立医院不愿放人、医生对自身职称评定考虑等因素的影响而难以推进。
逐步淡出是趋势
“特需服务逐步淡出公立医院会是一种大趋势,但暂时不会硬性取消。”北京市卫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国家公立医疗机构提供特需医疗服务,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要减低公立医院特需服务的量,需要有一个过程。
这其中有多方面原因。他表示,一是医疗服务体系的发展和患者需求变化存在差异。如北京老百姓看病的需求是多样化,多层次的,但是同时医疗机构的供应赶不上需求,高端的医疗服务当前单纯依靠民营医院无法获得足够的服务;二是公立医院也有提供特需服务的压力和动力。这是多种因素造成的,比如医疗服务价格不合理,如北京的医疗服务价格十多年都没有调整过,所以要通过特需服务的收入弥补基本医疗收入的不足。
有专家认为,公立医院“大小通吃”,基本医疗和特需服务“通吃”现状不尽合理,缓解群众看病难,有赖于开放医疗服务,给社会办医留出空间。“等到社会力量办医形成水平和规模,就可以全部取消公立医院特需服务,逐渐形成公立医院满足基本医疗、社会办医满足高端医疗需求的局面。”国务院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曾益新说。
曾益新提出:“公立医院办特需(服务)是特殊时期的产物,也是权宜之计。长远来看,公立医院特需服务应该慢慢减少,逐步取消。国家鼓励社会办医的文件刚刚发布,社会办医发展壮大尚需时日。”
在具体措施上,北京市卫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公立医院改革的进程中,政府对于医疗服务价格首先应有一个更合理的调整,同时对于医护人员薪酬制度体系的建设、对公立医院实行的财政补助机制实行改革。“这样公立医院就没有必要通过开展特需服务来创收了,能够更好地保障基本医疗,坚持其公益性属性。”
广州的伊丽莎白妇产医院执行院长黄志帼表示,一些民营医院在承接高端服务方面也积累了不少经验“公立医院应该首先解决‘公’的问题,而不是为一小部分人服务。特需、高端服务的市场应该交给社会资本去做。”她认为类似于产妇美容、庆祝派对、月子餐、育婴师陪护等高端服务卖点占据了公立医院太多资源,将更进一步加剧普通群众的看病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