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了解到,由于北京优质医疗卫生资源集中,大量外地人口进京看病就医,使北京三级医院不堪重负,也加剧了城市人口和交通负担,甚至被戏称为“全国看病中心”。
北京成全国看病中心
北京日均70万外地患者看病,这样的数字让人倍感错愕。为什么患者纷纷涌向北京?因为技术手段先进和技术力量雄厚的权威性,相对的是地方技术手段的落后和技术力量的薄弱。据卫生部公布的数据,目前全国80%的医疗资源集中在大城市,其中的30%又集中在大医院。正是这种医疗资源结构的失衡,让北京成为“全国看病中心”。
自医改启动以来,解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弱的步伐,未曾停歇过。遗憾的是,目前仍没有从根本上缓解大城市大医院门庭若市、基层医院门可罗雀的现象。京冀地区医疗资源布局严重不均衡,医疗秩序不够合理。原因在于:一方面,医疗资源质量地区差距较大,导致大量外地病人到北京就医;另一方面,由于医疗体系不够完善,医疗资源紧张与资源浪费现象并存。
对此,笔者为医疗资源结构失衡开出几道“药方”:一是加快调整医疗卫生资源的配置格局。二是政府应适度控制大型医院扩张,把有限的资金用于基层医院和基本医疗,改善基层医疗机构条件,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从而让更多病人放心地在基层医院看病。三是要改变卫生投入结构,重点向与北京毗邻的基层社区卫生机构倾斜。四是从根本上改变旧的医疗体系,建立新型医疗体系,从体制上、从行业管理上重新整合新的医疗机制。
说到底,北京成为“全国看病中心”,不论是对本地人还是外地人而言,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资源的浪费。基于此,推进首都医疗资源向周边省市疏解,切实提升河北及周边省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优化医疗资源布局,已显得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