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浙江  盐酸  白藜芦醇  氨基  技术  吡格列酮  吡啶  中间体  制药设备  骨科  原料药  前景广阔  武汉  中成药“避风港”或步其后尘  试剂  机构悄悄潜伏“创新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药研发 » 正文

开拓中药的国外市场需“内外力”迸发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5-19  浏览次数:98

中药在我国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以安全、有效、毒副作用小为我国病患所接受,需求量极大。然而国外市场的开发却遇到了重重阻力,究其原因,一是药企自身品牌的创建、推广和维护有短板,二是整个行业缺乏信息普及和公开,三是行业标准的制定和执行。

企业自身发展的局限和国家政府或行业环境制约是相辅相成、互相影响的两个因素。前者需要后者的良好环境,提供好的政策扶持,才能有好的发展;而后者又需要有N个在中药研究和发展中,有亮点、有成就,能带动国际市场变化的企业去推动行业,从而帮助整个国家在全球占据市场。来自2013年全国医药外贸形势发布会的数据,目前,我国中药产业年规模已达4100亿元以上,但2012年中药类产品出口仅为24.99亿美元。尽管2013年突破了30亿美元,但这对于中药资源丰富的我国,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的市场发展。我国中药企业“走出去”的确任重道远。

制约中药材产业发展的一大问题是我国药企,尤其是以中药研究发展推广为主的企业,在产品研发、品牌营销上,下的功夫不够。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副会长刘张林在接受某媒体采访时表示,一个中药企业要在国际市场有很好的发展必须提前准备5-10年,无论在产品注册、科研、人才准备方面都必须做工作。

提到中药企业的品牌营销,除了凭借产品的实用疗效,也要适当借助媒介平台进行宣传。这种宣传还能防止对手的恶意竞争。当然,除了企业的自我宣传,国家相关政府机构也要推动和维护我国中药自主品牌的建设。这就是第二个问题,我国中药行业缺乏信息普及和公开。

行业信息的普及和公开,包括中药资源、中药研发、产品生产等附注的信息,在保护自由技术的前提下,国家需要公开一定量的信息,需要通过策略,对欧美等国,形成文化影响力,同时让消费者知情,更能提高国民对中药及药企品牌的保护意识。

以中药行业标准为例,行业标准作为一个产业的衡量标尺,决定着我国中药企业向外推广过程中所需要的依据。长久以来,缺乏能得到国际公认的质控方法体系,被认为是中药难以进入国际主流医药市场的主要原因之一。

然而,中药国际化长期裹足不前,主要缘于中医药的成分、机理难以明确,含量标准不可能有西药一般公式化的解释说明,无法证明自身的有效和无毒。对于国家相关部门而言,既要加强对中药用药安全的监测,又要加强中药企业的监管,以确保人身安全。只有加强中药标准化管理,适应国际药品研发与安全标准体系,才能让中医药企真正走出国门。

2013年,美国药典会将丹参的标准作为中药进入美国药典的典范,这也是我国科学家制定的第一个进入美国药典的中药标准品种。由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北京理工大学生命学院共同承担制定的中药第一个国际标准“人参种子种苗国际标准”已于2014年4月22日正式颁布,这为我国中药其他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开了好头。

行业标准的制定,也需要借助检测技术,反过来又能提供数据告知消费者产品的安全性。

近几年国家和各省尽管加大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建设方面的投入,配备了一些简单手段来检测一些农产品的农药残留、重金属等指标。但由于中药材内在质量的检测分析比较复杂,对设备和操作的要求较高,靠目前的检测手段无法做到对中药材有效成分、有毒物质的分析评价。

农业部门在引种、育种科研和野生资源人工驯化过程中,都很有必要了解掌握研究对象的内在质量变化以及有毒物质的残留状况,因此,建议国家今后对重点省市县区给予倾斜扶持,通过提高农产品质检机构的装备水平,加快中药材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建设。

 
关键词: 国际化 , 药企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展会信息 | 欢迎扫码下载展会杂志电子版 | 帮助中心 | 国际注册与认证 | 服务指南 | 黄金板块 | 本站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