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11年就通过环保部环保核查的葵花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葵花药业”),因IPO暂停影响,上市计划一度被打断。5月4日,葵花药业的名字出现在证监会公布的新增IPO预披露名单中。相较于上一次所披露的计划发行不超过3650万股,募集约11.1亿元,此次葵花药业依旧是计划发行不超过3650万股,不过募集资金却增加了9亿,约为20.1亿元。
记者查阅葵花药业招股书发现,这新增加的9亿募投项目,却是用于还银行贷款和补充流动资金。其中,用于归还银行借款的有5亿元。这一次,卷土重来的葵花药业,面临着高负债以及偿还银行借款的问题。
高速扩张带来高负债率
葵花药业的资产负债率与其规模相当的医药上市公司相比,高出了许多,这与其大肆扩张关系密切。
招股书显示,葵花药业主营业务为各类中成药、生物制药和化学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为胃康灵胶囊、护肝片、小儿肺热喘口服液、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康妇消炎栓、小儿化痰止咳颗粒等。该公司计划在深交所上市,公开发行不超过3650万股,合计募集资金20.1亿元。
新京报记者查阅资料发现,早在2011年8月29日,葵花药业通过了国家环保部的上市公司环保核查。通过该核查后,葵花药业被外界普遍认为进入IPO“快车道”。
葵花药业2011年提交给国家环保部的资料显示,当年,同样计划发行不超过3650万股,募投项目与本次招股书相比,除了最后一项募集9亿元用于还银行贷款及补充流动资金外,其余7个募投项目以及项目所募集的资金,和3年前完全一样。
在近几年的高速扩张下,葵花药业资产负债率高企,债务压力增大,寄希望借本次IPO募集资金,归还即将到期的债务。
招股书显示,葵花药业合并报表后,2011年至2013年,资产负债率分别为65.1%、59.97%、58.59%。
与其资产规模相当的生产中成药为主的上市公司中,2013年,益佰制药资产负债率为39.63%,昆明制药为34.88%。按照葵花药业招股书提交的6家样本公司分析,2011年至2013年,6家样本公司的平均资产负债率分别为41.14%、36.55%、41.92%。
葵花药业的资产负债率与行业平均水平相比,高了约20%。
对于高负债的原因,葵花药业解释称,主要是公司2010年逐步启动佳木斯公司异地建厂项目、伊春扩产改造项目等一系列重大工程,这些项目所需资金较大,工程周期较长。公司主要通过对外负债的方式进行投入,使得报告期内公司的资产负债率较高。
记者查阅资料发现,在2011年那次计划上市之前,葵花药业曾有一轮大规模的向外扩张。
2007年1月葵花药业出资3900万元收购伊春公司的股权,该次股权收购一直持续到2012年;2007年花费708万元收购重庆公司80%股权,2011年又以1000万元购得重庆公司10%的股权。
2009年4月,斥资1050万元收购哈葵花。同年,葵花药业又完成了3笔收购,分别是花费约210万元收购唐山公司,975万元购买佳木斯公司以及380万元收购药材基地公司。
2010年2月,葵花药业出资800万元收购药包材公司;两个月后,又斥资3000万元收购了鹿灵公司,随后又花费2556万元收购衡水公司。
葵花药业称,通过这些收购,可以快速取得被收购公司药品批准文号,能够抓住市场变化,不断推出新的上市产品;同时也能快速增加公司的生产能力。
在完成一系列收购后,2011年葵花药业就曾计划上市,募集资金进一步扩充产能。不过,由于IPO暂停,打乱了葵花药业的部署,导致其只能通过举债的方式进行发展。截至2013年末,其负债总额为12亿,其中流动负债占比高达80%。
所以这一次,葵花药业IPO除了募资完成3年前未竟的项目外,还债成了另一个主要项目。
四成募集资金拟还债
葵花药业靠单一的银行负债融资方式扩张,还款压力迫切使其拟将约40%的募资用于还债。
招股书显示,葵花药业流动负债的构成主要为短期借款、应付账款和其他应付款。截至2013年12月31日,其流动负债为9.7亿元,2011年和2012年,该数值分别为8.3亿元和9.7亿元。
招股书披露,短期借款主要来自于商业银行。2011年至2013年各报告期末,葵花药业银行借款金额分别为7.1亿元、7.2亿元、6.8亿元。截至2013年末,银行借款占负债总额的比例为55.5%。
葵花药业称:“公司处于快速发展期,为尽快实现战略目标,公司需要进行营销网络建设、固定资产投入等多方面的投资,而公司的资金主要来源于自身积累和向商业银行借款。”
注册会计师薛勇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称:“以短期贷款的方式向银行借款,不过在使用过程中,却投入了工程建设这些周期性较长的项目。该公司将短期借款用于长期投资,增加了财务成本,每年都要支付大量的利息,同时也增加了短期还债压力。”
2011年至2013年,公司分别支付了4229万元、4157万元、3899万元的利息。招股书称,报告期内,公司财务利益支出累计1.23亿元,占报告期营业利润的15.46%。
薛勇称:“过多地从商业银行短期借款,不仅加重了企业短期内还债的压力,也意味着公司融资渠道单一。一旦银行停止贷款或收缩放贷,会给企业融资带来风险。”
葵花药业在风险提示中着重强调:“公司单一的银行负债融资方式,使公司面临到期债务的清偿压力……”
招股书披露,截至2013年末,公司的银行借款中,短期借款和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为5.85亿元。
为了解决这一困境,葵花药业希望通过上市融资,归还银行贷款。募集资金中,计划用5亿元偿还银行贷款,4亿元补充流动资金,其中3.04亿元的流动资金将作为偿债准备金。
葵花药业计划用来还债,以及为还债做准备的募集资金超过8亿元,约占整个募集资金的40%。
高广告投入能否提升业绩存疑
除了借钱扩张,葵花药业还大手笔投入广告宣传,但该公司产品却多次被爆质量问题。
葵花药业称,非常注重广告的拉动作用,每年根据公司实际情况和市场需要保持一定幅度的增长。公司成立以来,“累计投入媒体广告宣传费用超过12亿元、投入终端POP类宣传费用超过1亿元、投入各类宣传及促销活动超过2亿元。”
招股书显示,2011年至2013年,葵花药业共投入了7亿元,用于广告及业务宣传,每年分别为2.3亿、2.2亿、2.5亿元。这三年,葵花药业对应的净利润分别是2亿、2.5亿、2.8亿元。特别是2011年,其广告投入甚至超过当年的净利润。
2013年,其广告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是11%,同年,哈药股份的广告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5%,就算和行业内广告投放大户三精制药的13%相比,葵花药业也不遑多让。
高广告投入,获得高知名度。不过其不断爆出的质量问题,也使其面临着“重宣传,轻质量”的指责。
湖北省食药监局发布2013年第1期湖北省药品质量公告显示,由葵花药业生产的一批牛黄解毒片不合格。在2007年第四季度湖北省药品质量抽查时,葵花药业旗下的2批次牛黄消炎片曾被检测出药品性状不合格。2012年8月,国家食药监局公布了14个批次的不合格药品,其中葵花药业占了3个批次。2010年,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2009年第二季度药品质量公告不合格名单中,葵花药业的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赫然在列。
葵花药业当时回应称,药品出厂时是合格的,出现不合格现象是由于运输和保存过程中被日晒以及其他一些操作不当造成。
在招股书中,葵花药业风险提示称“公司产品仍可能因流通环节存储不当等原因未达到质量控制要求,侵害患者权益的情形,公司存在因此面临经济损失和品牌形象受损的风险”。
业内人士分析,随着消费者购买药品理性程度的加强,以及国家加强对药品广告的监管,未来靠广告拉动销售的模式,能否提升业绩存在不确定性。(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