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2010年股价翻番的牛股之一,康美药业昔日走牛的原因,转瞬间成为今日被惩处的证据。
国家发改委近日披露,2009年~2010年期间,中药材三七的价格猛涨,康美药业通过囤积三七并在高位抛售,从中获利1.2亿元。为此,依据有关规定,国家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司对其进行公开予以提醒告诫。
然而,对公司影响如此重大的事件,康美药业却丝毫没有对外公告披露。在众多普通投资者还不明就里之际,嗅觉灵敏的大资金在第一时间就疯狂出逃了15.7亿元。
机构逃之夭夭
据了解,康美药业2009年购入三七660.7吨,库存58.04吨,全年累计囤积达到718.74吨。当年,公司对外销售三七仅88.1吨,生产自用65.6吨,截至2009年12月31日,还有库存565.04吨。尤其是当年1-9月份,仅对外销售2吨。由于2009年三七产地云南省文山州大旱,导致当年产量仅为3000吨左右,康美药业囤积的三七占到市场总额20%多,而康美药业每年利用三七制作饮片数量仅为100吨左右。
2010年,三七价格高涨,康美药业将囤积的三七全部抛售,从中获利1.2亿元。国家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司司长许昆林在接受央视采访时称,康美药业2009年恶意涉嫌囤积三七的情况进行了专项调查,情况是查实了的。许昆林表示,根据有关规定,已对康美药业实施公开提醒告诫。至于下一步的处罚,还在研究之中。
实际上,囤积三七获利的康美药业只是其中一个典型。发改委7月18日表示,对甘肃陇西地区20多个中药材存储仓库进行了全面检查,对一些中药材经营者蓄意囤积党参,导致市场供应紧张,价格大幅上涨的行为进行了查处。
这一消息流传范围较小,康美药业也未及时披露这一重大利空信息。19日,康美药业开盘后不久股价便开始大跌,盘中最大跌幅接近6.14%,报收14.40元,跌幅为4.51%.成交量也急速放大到1078248手,成交金额高达15.71亿元,为近年来新高,资金出逃迹象明显。
惠祥投资公司投资总监殷佑嘉分析,从当天康美药业的成交明细来看,存在大量的大额抛单,很可能是持股量较大的机构所为。而普通投资者由于信息渠道不畅,上市公司也没有及时公告,他们往往会不知所措,甚至以为可以逢低介入。
华鑫证券研究员谢麒也承认,消息出来后,引起投资者对康美药业的担忧,进而导致了该股暴跌,创10年来天量交易额。
囤货谋利之辩
2010年A股市场的整体表现并不尽如人意,但康美药业却在此中一枝独秀,从最低价10元一路高歌猛进,最高价曾达到23.67元,涨幅高达130%.
翻阅康美药业2010年财报可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30880.16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9.19%,实营业利润79404.35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8.46%,实现现净利润71552.27 万元,比上年增长42.67%.
再查阅公司近年来的存货可以发现,存货分为原材料、库存商品、自制半成品、在产品、周转材料等,其中2009年底原材料账面价值为9116万元,到2010年6月底为11982万元,2010年底更是达到16790万元,一直呈现出高速增长态势。
申银万国医药行业研究员娄圣睿在去年10月份的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公司三季度单季每股经营活动现金流0.16元,较上半年大幅好转,主要是公司储备的中药材涨价后实现销售,销售回款增加,三季度单季存货较减少9074万元。”
三七是我国中成药的主要原料之一。2010年,由于百年一遇的大旱使得三七大面积减产,三七市场价格持续走高。数据显示,去年3月中旬,三七价格已经从一年前的每公斤70-80元涨到每公斤300多元。而到3月底,这个价格又疯涨到每公斤近600元。康美药业截至2009年12月31日,已有库存565.04吨。
上海一位不愿具名的私募人士对本报称,康美药业因囤积三七被查,从资本市场的角度来看,意味着公司管理层拥有极强的专业判断和资金能力,实现公司利益最大化。
但国家发展改革委指出,中药材价格的基本稳定事关上下游产业的健康发展,事关人民群众用药的基本需求。保证中药材的市场供应和价格稳定是政府部门、制药企业、药材经营者等有关各方的共同责任。
中投证券一位分析师对本报表示,短期内公司不会受太大影响,但长期来看还不好说。达益资讯分析师胡军认为,康美药业在三七上的收益已经体现在2010年业绩报表中,这种业绩增长模式本身难以持续。
在康美药业走牛的过程中,嘉实基金是其最为坚定的支持者。
2008年康美药业半年报中,嘉实主题精选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便以3625万股持股量现身,截至今年一季度,该基金仍持有8409.56万股,占流通股本的3.82%.2008年10月,康美药业股价见底5.82元,之后最高价曾冲到23.67元,嘉实基金无疑赚得盆满钵满。(经济观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