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浙江  盐酸  白藜芦醇  氨基  技术  吡格列酮  吡啶  中间体  制药设备  骨科  原料药  前景广阔  武汉  中成药“避风港”或步其后尘  试剂  机构悄悄潜伏“创新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正文

中医药利用利与弊 效与毒如何博弈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5-08  浏览次数:106

  因中药在境外频频被检出重金属超标或含有有毒成分,一时间“中药有毒”的观点甚嚣尘上,引发了人们对传统药物安全性的种种怀疑。中药的毒性究竟有多大?服入人体后在治疗病症的同时是否会对身体产生毒副作用?这些问题成为专家和老百姓共同关心的话题。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张伯礼告诉记者,中药安全性的关键不在于自身是否有毒性,而在于临床能否合理应用。“很多毒性药,通过炮制,通过复方配伍和辨证论治,只要应用得当,就能在临床上起到很好的治疗作用,如砷制剂治疗白血病就是很好的例子。”

  他表示,中药其实是可以通过药材炮制和配伍最大限度地增加疗效和降低毒性的。“事实上有毒药物很少被单独使用,中成药基本都是复方制剂,并掌握中病即止原则。在适当时机停止用药,一般达不到人体中毒的积蓄量。”

  目前我国药典中收载的含重金属中成药均是复方制剂,如果患者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不会出现重金属蓄积导致的不良反应,完全可以保证用药安全。“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在临床当中发现服中成药出现重金属毒性反应的情况。”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儿科教授徐荣谦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以朱砂为例,中药的四种剂型丸、散、膏、丹中很多都含有朱砂,丹剂在儿科用药非常普遍。”

  然而近年来,我国传统药品在国外召回的案例时有发生,2007年“复方芦荟胶囊”汞含量超过英国标准11.7万倍;2009年“回春堂”五宝丸因汞含量超标,中国香港政府呼吁市民不要购买和服用;2013年年初,加拿大卫生部发出通告,警告公众不要购买、服用多款含有超标汞、铅等等一些重金属的中成药……“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这反映了一系列问题,主要包括药材的重金属污染,限量标准以及含重金属矿物药的毒效双重性问题等基础研究薄弱。”张伯礼说,“作为研究者,我们也十分关心中药的安全性问题,并且一直在做这方面的深入研究。”实际上,我国已先后启动了关于中药毒性的973计划中医理论基础研究项目等一系列研究,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初步探索并取得一定成果。去年的科技奖励大会上,一项有关“中药安全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的研究还获得2013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面对问题的同时,张伯礼也强调,国外的相关标准是针对食品的重金属含量标准,而非药材,“这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对此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副主任郭兰萍博士也表示:“我们谁也不可能像吃土豆一样吃中药,某种食物可能被终身食用,但是药材极少有需要连续几年服用的情况,通常重金属有一个富集的过程,但短时间内针对病症的服用,还要看到它的药效,而非简单的毒性。”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叶祖光一直从事中药毒性成分的药效分析,十分赞同郭兰萍的观点:“面对西方科学家的时候,我们总感觉自己缺一块东西。能不能把研究安全性这方面的精力分出一点放在药效学上?”叶祖光以安宫牛黄丸为例,对其中朱砂和雄黄在药物中的作用究竟有多大做了系统的比对分析,“在动物身上我们并没有发现较明显的差别”,这引起他对重金属成分的反思“我们的药效学如此薄弱,还有很多要做的事。”

  尽管专家都十分赞同需要从毒效双重性的角度来辩证看待中药中的重金属成分,但同时也表示,还有大量深入的研究有待进一步开展。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医药研究院吴以岭院士说:“围绕药效与毒性加强重金属中药研究,做到化毒为效、减毒增效、变毒为药、配伍减毒,这是每一位中医中药研究者的目标。”

  张伯礼一直致力于用现代科技和科学语言来解释传统中医的内涵。“将传统医学知识经验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研究重金属安全性难题,不仅可以丰富对中药中重金属成分药用作用的科学认识、纠正偏见,还能为提高中药安全用药水平,解决行业技术难题做出贡献。对于中药,有些人现在不能接受不代表永远不接受,只有拿出科学的循证证据时,我们的传统药物才能有自己的话语权。”他说。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展会信息 | 欢迎扫码下载展会杂志电子版 | 帮助中心 | 国际注册与认证 | 服务指南 | 黄金板块 | 本站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