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华兰生物成为市场焦点。对于旗下血站的关闭与否几度改口,引得市场哗然。实际上,上市6年来,华兰生物早有血站悄然退出投资者视野的先例,旗下6家血站早在4年前就存在流失问题,但公司却始终对此惜字如金。
6家血站消失隐而不报
华兰生物血浆危机非“一日之寒”。2004年上市之初的招股说明书显示,华兰生物当时在贵州共有单采血浆站12家,分布在惠水、龙里、瓮安、罗甸、盘县、独山、长顺、六枝、纳雍、威宁、德江、施秉12地。彼时,人血白蛋白的销售收入占华兰生物收入总额的87.90%,是公司绝对的主营业务。
而从2004年起,国家四部委开始联合对单采血浆站进行整顿,国内部分单采血浆站被关闭。华兰生物在2005年年报中宣称,公司单采血浆站没有一家被关停,2006年年报中同样宣称没有一家被关停。
但2006年以后,华兰生物对原有单采血浆站的数据披露就不再那么翔实了。2006年初,卫生部等九部委下发了《关于单采血浆站转制方案的通知》,要求通过清产核资等方式,使单采血浆站与血液制品生产企业建立“一对一”供浆关系,在2006年12月31日前不能完成者将被注销《单采血浆许可证》。
而华兰生物在此之后再没有详细披露采血站具体的转制情况,仅在年报中称“原料血浆供应进一步紧张”。直到2007年7月准备再融资新建8个单采血浆站时,华兰生物才一笔带过地表示,已与贵州、广西10家采血站签订转制协议,称由于“血浆供应量的紧张以及地方保护主义的抬头”,通过收购的方式增加采血站数量存在难度。
直至最近,投资者才从贵州省卫生厅下发的《贵州省采供血机构设置规划(2011-2014)》中发现,华兰生物在贵州的单采血浆站目前仅剩余惠水、罗甸、瓮安、长顺、龙里、独山6家,另外6家已悄然消失。
对此,致电华兰生物,据其证券事务部人士称,2006年改制时,另外的血站被划给了其他的血液制品企业。当询问前述6家血站消失为什么没有公告时,该人士声称:“这个不会公告,这是细节。”这一信息对投资者来说是重大事项时,该人士则表示:“这个怎么重大,以前的事情了。”
但事实并非如此。根据2004年公司招股书披露的数据计算,已消失的6家采血站年采集能力合计达到330吨/年,超过华兰生物在贵州地区剩余的6家采血站合计每年310吨的采集能力。而华兰生物在其7月13日的公告中曾表示,惠水、罗甸、瓮安3家单采血浆站的关停将对业绩造成“重大不利影响”。此外,2008年以来,华兰生物血液制品收入的占比虽然逐年降低,但仍占到2010年收入的59.43%,公司同时还在自上市以来历年年报中提到,血浆资源短缺造成的发展束缚。
选择性披露利好
相比之下,华兰生物对于新建采血站的披露则较为积极。公司在2010年1月5日、3月11日、10月14日、12月25日以及2011年3月29日、5月31日共计7次发布有关旗下采血站获许可证的公告,激发股价走出一波升势。
但连续发布的公告所披露的血站数据却并不完整。公司仅披露了重庆开县、彭水县、巫溪县3家单采血浆许可证号,但却缺失了潼南县、忠县单采血浆站的单采血浆许可证号;同时均未提及上述血站取得许可证的有效期。直到此次,公司5家血站面临关停,投资者才真正了解到了许可证的到期风险。(医药招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