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浙江  盐酸  白藜芦醇  氨基  技术  吡格列酮  吡啶  中间体  制药设备  骨科  原料药  前景广阔  武汉  中成药“避风港”或步其后尘  试剂  机构悄悄潜伏“创新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要闻简讯 » 正文

十二五中药创新研究计划浮出水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07-15  浏览次数:279

    “整体上讲重大新药创制专项在‘九五’、‘十五’基础上,‘十一五’期间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特别是在创新品种上有突出进步。过去我们仿制,但现在我们自己研制的新药已经问世,还获得了国际专利,疗效也很好,并且是一类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一上市销售额已达几亿元人民币,进一步向海外推会有更大的进展。”张伯礼院士日前在天津举行的“2011国际生物经济大会”上发言指出,“复方药越来越受到重视,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美国FDA网上的数据显示,2006年起美国开始接受复方制剂的审批,当年有4个复方药申请,而2010年已经达到了十多个。”

    重大新药创制迎来里程碑式发展

    2006年国家启动了《国家中长期技术和发展纲要》,里面提到要重点支持16个重大专项。在人口健康领域里的重点,一个是创新药物研究、另一个是重大传染病防治研究。重大新药创制正是对上述专项的落实。

    张伯礼院士对于这一专项的实施效果非常感慨,他说,“这是为了建设国家新药研发体系,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的安全有效的治疗药品,为全面促进我国民族医药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计划。其有五项任务:创新药物研究、药物大品种改造、药物开发的技术平台建设、企业新药孵化器建设以及新药研发的关键技术。这项计划布局宏观,围绕药物研制的上游到下游,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在组织上产学研结合,包括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科技园区和产业孵化基地。药物包括化药、生物药及中药。关键技术中更是包括了从高通量筛选到最后的制剂包装都有布署。这是我国新药研发的一个里程碑式的计划。”

    对其执行的结果,张伯礼院士评价说:“通过对大部分项目评估,可以说取得了突出的成绩、超出想象的进步。”他解释说,“专项中的项目由中央财政投入了66个亿,带动地方政府、企业投入共计240个亿,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势头。更重要的是带动了企业为主体的研发异军突起,企业重视研发,许多企业的研发平台超过了科研院所。如,广东东莞有一家民营企业的研发人员超过了1000人,其中有10%的海归和外国学者,一年研制出一类药4到5个。”他还特别强调,“我们国家这几年的药物研发,已经形成了快速发展的势头,大势起来了,拦也拦不住,这叫做大势所趋,乘势而上。我们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化学药要缩小与世界的差距,生物药争取与国际水平并驾齐驱,中药要引领世界。”

    “多学科中药创新计划”启动

    “到2020年要实现这一目标,”张伯礼院士说,“到那时,我们会从中药的产业大国变成中药的产业强国。中药如何引领和站在世界的前沿,对于我国中医药人来说,是一个历史使命。”但是,这一艰巨任务该如何来实现呢?

    张伯礼院士强调,“中药现代化的飞快进步,引起了国外的重视,引来了竞争,这是一件好事。作为复方药物的大国和复方药的发源地,我们应该更加努力。‘十二五’期间,重大专项第一批招标已经结束。在重大专项领导小组和总体专家组的支持下,专项将启动一个‘多学科中药创新研究计划’。这是一种新模式,即由政府主导,多学科参与,定向募集课题,经过专家两轮评审择优资助的方式。”

    业内人士表示,启动“多学科中药创新研究计划”,主要是针对过去15年中医药在创新发展中一些没有解决的瓶颈问题。

    张伯礼院士说,“经过近十年的积累,我们已经有了一支多学科合作队伍和一系列的前期研究基础,有可能在未来五年取得重要进展,甚至获得突破。希望这一研究计划能到“十三五”持续获得支持,为推动中药产业发展和引领世界提供科技支持。

    据了解,经过多轮讨论,“多学科中药创新研究计划”初步确立了六个专题。包括经典中成药的传承与创新研究、中药注射剂安全性的质控和再评价研究、中国药典中部分药物的毒理学研究、创新中药研发及中药国际化研究。(科技网)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展会信息 | 欢迎扫码下载展会杂志电子版 | 帮助中心 | 国际注册与认证 | 服务指南 | 黄金板块 | 本站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