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病媒生物的监测网络目前还不能全范围覆盖,许多地方还有空白,不能及时全面掌握病媒生物的种类、分布、数量、抗药性本底和变化趋势,影响风险评估、预警、控制规划和效果评估的针对性、准确性和及时性。”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所长助理、媒介生物控制室主任刘起勇研究员在4月3日国家卫计委举行的发布会上如是说。
“病媒”是指蚊子、苍蝇,蟑螂、老鼠等生物,它们可以作为媒介传播疾病,威胁到人体健康。我国的病媒生物防治以除“四害”为重点,一直都是我国爱国卫生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全国爱卫办也指导病媒生物控制标准专业委员会出台了33项相关标准。
然而刘起勇研究员在会上谈及我国病媒生物控制情况忧虑重重。
他透露,目前针对病媒生物监测、风险评估、预警、控制技术和策略的创新性研究还不足,不能满足我国病媒生物及相关疾病的控制需求,特别是卫生应急需求。
另外,我国目前的病媒生物的监测网点还不能全方位的覆盖,很多地方还有空白。监测网点的缺失直接导致,疾控机构无法及时全面掌握病媒生物的种类、分布、数量、抗药性本底和变化趋势,影响风险评估、预警、控制规划和效果评估的针对性、准确性和及时性。
另外,在有关病媒生物的危险因素及防控知识的宣传方面,针对性仍有欠缺,公众对其的防范意识未能到位。
事实上,在今年两会期间,王陇德院士在其接受媒体采访时就曾举例称,去年有一个专家扮作鼠疫病人,从河北省张北鼠疫疫源地出发到北京,到8个医疗机构就诊,却没有一个医疗机构发现。而在检查过程中问了门诊大夫,鼠疫病人有哪几个症状,哪几个病理类型,应该怎么办,许多大夫没答上来。
王陇德院士所提及的问题,恰恰与刘起勇研究员的忧虑相互印证。
不过,刘起勇也表示,我国目前已经着手或者将要采取的一些病媒生物控制的措施和策略。如加强病媒生物及病媒传播疾病的监测、风险评估、预警、控制技术和策略的研究,建立适合我国特点的创新性的可持续控制策略和应对措施。
“最近几年已经有些国家在科研方面进行投入,有些项目也正在开展。”
另外的一些措施则更具有针对性的意义。如完善病媒生物和相关传播疾病的监测预警,实时掌握流行病情况,及时了解我国周边传染病传播情况,提供相关的旅行健康建议,掌握病媒生物输入情况,控制疫情的发展。
同时,对重点地区加强针对性的健康促进和宣传。针对各地的生活习惯和流行情况的特点,要设计更有效的宣传和促进行动,提高当地居民对病媒生物传播疾病的防范意识、知识和技能,特别是社区、家庭和个人,因为疾病的控制最终还要涉及到人人参与。
刘起勇认为,还应继续加强政府规划和协调行动,开展多部门及跨区域的合作,推行基于可持续的控制策略,综合有序地选择环境友好控制技术,以达到病媒生物不足为害的水平,来预防和控制病媒生物传播疾病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