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福州一名卞姓依姆因肺炎反复发烧10多天,由于医院缺药,家人自己广发“求药”信息。在本报记者和网友的帮助下,老人终于获得急需的药品。
实际上,像卞依姆需要到医院外寻药的“奇葩”现象已经屡见不鲜。去年七月,本报就报道,甲亢患者钟先生跑了榕城百余家药店也难买一盒“他巴唑”,甚至同类进口药“赛治”也断货了。读者陈女士也反映,使用五六年的一种通血管的针剂已经断货2年,也有读者向本报投诉8种低价中标降糖药“过把瘾就死”,在医院失踪,而另一种标外的高价降糖药却备受欢迎。
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基本药物目录、药品零差率……在不断深化医改破解老百姓“看病贵”的今天,短缺药的“冒头”、中标药“过把瘾就死”等也成了当下亟须解决的难题。
低价中标药不如高价标外药吃香
近日,本报接到一个投诉,中标的低价降糖药在医院乏人问津,因各种借口不被处方,而标外降糖药达美康却被大量处方。
进行投诉的读者称,标外药达美康的采购价为49.46元/盒,30片/盒。而同产品同剂型同规格的中标药分别为9.53元和10.01元。目前八成的市场都被高价的标外药达美康给占领了,中标药只占了不到两成。
该读者认为,医院药品招标种类有限,但临床用药的选择却很大,同类药替代品很多。中标药品由于价格低、回扣少,因各种借口不被处方,就造成了低价中标药“过把瘾就死”的怪象。
记者走访了福州多家医院,发现不少糖尿病患者都要求医生开达美康。在福州一家三甲医院内分泌科,记者询问了10名糖尿病患者,8个人都只知道达美康。这些受访者都有10-20年的糖尿病病史,6个人长期口服达美康。不仅如此,一些患者即使医保卡中的费用已经不够了,仍然要求医生开达美康。
“一些中标的降糖药价格不是便宜吗?”病人们说,贵点的药效果应该会更好,长期吃这种药,怕换药会有影响。
记者从福州多家医院的药剂科了解到,多家医院在售的格列齐特有2种品牌,比达美康便宜约40元。
从福建省药械集中采购网公布的第八批药品集中采购品规目录中可以看到,格列齐特中标生产企业共有8家,有缓释片剂和片剂两种,每盒单价从6.41-18.49元,有20片/盒、30片/盒、60片/盒。
据了解,达美康是以备案采购的方式进入医院的。据福州一家省属综合医院的药剂科主任表示,达美康是通过正规的流程备案采购的,定价也不是医院说了算。且备案采购不可能针对单个品种,大量采购,这是有限制的。
福州另外一家三甲医院药剂科主任也说,该院在售的是中标药图格和达美康。此前“达美康”是属于标内药品的,而在福建省药品进行第八批药品招标时,“图格”进入招标范围,价格相对高的“达美康”没有中标。
有业内人士认为,现在允许参加招标的药品,都是通过国家GMP认证的药品或批准生产的专利药品,中标药品从质量上说并没有问题,“临床用药习惯”成为医院选购高价标外药品的借口,这就导致有了药品招标却“形同虚设”的怪象。
常见患者自己发布“寻药”信息
3月21日,福州市民蒋先生搜遍整个福州的各大医院、医药公司,想给母亲找两种“救命药”,注射用进口“环丙沙星和多尼培南”,找了几天却没能找到。后来通过本报向社会求救,最终艰难地通过特殊渠道调取了6支进口“环丙沙星”。事实上,“环丙沙星”该药此前在各大医院属于常用的进口抗生素。在福州的个别医院,这种药在医院药品目录系统中存有记录,但该药现在没有进入标内,医院药房已经没有该药。据一家三甲医院药剂科主任介绍,进口注射用的“环丙沙星”以前在医院很常用,一支40多元,虽然费用比国产药品贵了十来倍,不过对于一些肺炎的抗感染效果不错。不过在近一批的药品招标时,权衡了其他抗菌素作用,该药最终没有进入标内,成了“稀缺药”。该主任说,无论是进口的还是国产的“环丙沙星”,使用还是很广泛,都不应该消失。在走访医药公司的的过程中,记者也发现,对于医院没有的药品,医生都让患者自己联系医药公司找药。而业内人士认为,患者或者医生找药,势必将导致各种用药隐患,比如药价虚高,药品滥用。如一些常用药由于短缺,往往被炒成了市场上的“高价药”。
廉价药频频玩“失踪”
福州某医院药房的药剂师介绍,从业以来,不断有一些曾经常见的廉价药逐渐从药房消失,除了上述提及的环丙沙星,还有大家比较关注,媒体报道过的西地兰、鱼精蛋白,人血白蛋白、他巴唑,也有大家不太熟悉的维脑路通片等。比如鱼精蛋白,心脏外科手术中的常用药,在临床应用上使用了50多年,价格1支10多元,但2011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出现断供的紧张局面。还有去年开始,最高售价仅为4.9元的国产治疗甲亢药甲巯咪唑片(商品名“他巴唑”)在多地绝迹的消息,福州也未能幸免。甲亢患者钟先生跑了榕城百余家药店也难买到一盒。(详见本报2013年7月17日A7版报道)目前他巴唑在福州的部分药店已经涨到了25元,仍是一瓶难求,药店采取限购方式。此前,在2010年全国两会,政协委员戴秀英等曾在提案中援引了一组数据。这份对12个城市42家三甲医院临床用药的调查显示,大医院缺“廉价药”短缺情况严重,短缺药品的数量高达342种。短缺药品主要是临床大量使用的常用药、治疗特殊病的药品。这些短缺药品都有一个共性,就是价格便宜。
记者梳理近年来的公开报道,据不完全统计,从2004年开始,因为断货而见诸报端的廉价药就有10种,平均一年一种。
相关部门非中标药品备案采购实行“限量限价、总量控制”省药采办有关人士介绍,由于病人病情差异和用药习惯的不同,中标药品不可能顾及全部病情,因此,允许医疗机构根据一些病人的特殊病情,经过一定的审批程序,备案采购一些非中标药品。目前该部门暂未发现医院存在违规采购标外药品的情况。该人士介绍,药品是特殊的商品,在处理药品质量与价格的关系上,该部门首先考虑质量问题,其次是价格合理、性价比高。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药价高问题,我省采取以全国各省最低中标价设定为生产企业投标的最高限价、采取“捆绑式”议价和“一品两规”分片确标,带量采购等措施,促使药品投标企业主动降价。据对第八批中标药品的统计分析来看,中标药品质量较好,原研、单独定价、优质优价及百强企业品规占35.13%;药价降幅较大,竞价药品与周边六省中标价均值比,平均降幅为40.54%;议价药品与全国最近一期最低中标价比,平均降幅为5.56%。
为规范医疗机构药品采购行为,我省除了加大日常网上监管力度,还自主设计、建立了“福建省药械集中采购网”,为非营利性药品集中采购平台。
临床医生药再便宜疗效不好医生不会开福建省属医院一位消化内科的主任介绍,他曾经有一名患者,患有高脂血症引起的胰腺炎,血脂浓到注射器的管子看过去就跟油一样,医生要先解决这个患者的高脂血症才能解决胰腺炎。但是,自从招标以后,一种国外的降脂药就没了,只能用国产的降脂药,但药效差很多,没办法达到降血脂的效果。没多久这个患者胰腺炎又发作了,病人只好自己去买进口药物,血脂就得到控制了。这种现象在临床上还不少见。对目前的招标“唯低价论”,有一些中标药物,医药公司为了保证中标,就把价格压得很低的,但中标以后医药公司不生产。这就出现了虽然有中标还是没有药的情况。还有一种情况是中标公司有生产,但生产的药物疗效不够,没有证据说它偷工减料,但在临床使用上确实疗效会差很多,因此医生也不爱用。
对于病人而言,肯定要找疗效好的,药再便宜,吃了无效也是浪费。药价太高,疗效不好,那是坑人。如果患者吃了某种药,病不但没好还加重了,那医生也不会开这种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