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在杭省市公立医院改革启动后,浙江省内公立医疗机构实现了“药品零差率”全覆盖。也就说是,不论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是三甲大医院,药品“原价进、原价出”。
既然药品没利润,医院的药剂科是不是可以解散了呢?甚至已有大型医药连锁企业抛出了“收购”的绣球。改革之后,药剂科何去何从,药剂师何去何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院长蔡秀军认为,药剂科依然很重要,药剂师不是要“下岗”了,而是迎来了春天!
药剂师来到了临床
沈丽蓉,邵逸夫医院药学部的一名临床药剂师。
1994年建院时,美方管理人员认为,“药剂师不能局限在药房内,要走出药房,参与临床。”于是,沈丽蓉和同事参与到神经内科和血液科的查房中。2005年,她定点到了肿瘤内科,但是身份还是药剂科的人。
现在,她每天早上要随肿瘤内科医生查房约2个小时,了解患者的病情、看用药的反应、叮嘱服药。
肿瘤科李达副主任医师说,“医疗技术、药物等更新得更快,作为医生想掌握所有内容有一定难度,所以我们更提倡团队医疗。对各类药物,包括合理用药、毒副反应等,沈丽蓉掌握的比我们更全面,对临床治疗非常重要。”
李达举了个例子,曾经有位胃癌患者,合并静脉血栓,需要用抗凝药华法林。结果用了一段时间之后,患者的INR(一个测试凝血功能的指数)达到了6.0。INR的正常值是2.0-3.0,如果数值过低,患者有血栓风险,如果数值过高,就有出血危险。
为什么华法林在合理用量之内,患者的INR还这么高呢?医生百思不得其解。后来沈丽蓉发现,原来患者擅自服用了另外一种药物中也含有和法华林相似的抗凝血成分香豆素,两种药一起吃就过量了,指数就偏高了。
在邵逸夫医院,有沈丽蓉这样的临床药师9名,分别在肿瘤科、ICU、感染科、心内科、消化科、疼痛科、麻醉科。医院还开设了抗凝咨询门诊,每周2个半天,由资深临床药师坐诊。
“医生对自己专科的药比较清楚,但有些病人多病在身,同时在服用多种药物,这些药的配伍合不合理,有哪些注意事项,药师更了解。”在抗凝咨询门诊坐诊的主任药师楼伟建,不仅每天要解答来自全省各地患者的用药咨询,每学期还要去给浙江大学医学院的博士生讲课。
药剂师不是卖药的,而是提供药学服务的
2013年,浙江省级大型综合性医院药品收入占医疗总收入的比例为40%-50%,而邵逸夫医院的比例只有35%,抗生素占药品比例的11.5%。所以,和同类医院相比,取消药品加成对邵逸夫医院的影响较小。
蔡秀军院长认为,药品比例的有效控制得益于建立了一套规范的制度,如临床药师的技术监督、抗菌药物的电子申请、规范用药文化的培养等。
药师在医院的工作主要有两大块:管理药品和管理药品使用。
管理药品方面,包括目录确定、采购验收、储存保管、分发流程等环节。管理药品使用方面,医院设立了临床药师、审方药师、调剂药师、信息药师和科研药师等岗位。
“所以,虽然实行了药品零差率,但药剂师的岗位依然很重要。”蔡秀军说,药剂师存在的价值,不是卖药,而是做药学服务,让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经济”。
以后医院可能还会探索实行门诊自动发药,让更多的药剂师真正回归到本职——药学服务。当然,药剂科也不会从医院剥离,住院病人不可能到院外买药,这样会很麻烦,也难以保障用药的“安全、有效、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