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制药业的飞速发展,药用辅料也逐渐从幕后走向台前,这个原本被称为制药行业“小配角”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受到关注。业内预计,“十二五”期间国内药用辅料市场规模每年将以20%左右的速度增长,到2015年市场规模或将达到400亿元,药用辅料市场的竞争将愈发激烈。
行业规范推药用辅料走向台前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我国药用辅料起步和发展较晚,国内药用辅料在品种、质量、标准等方面整体水平与跨国企业相比依然存在差距。与此同时,作为与政策高度相关的医药行业的细分领域,药用辅料的发展前景同样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政策的左右:新版GMP在规范整合药品生产企业的同时,对国内药用辅料行业的要求必将越来越高;医药工业“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加强新型药用辅料的开发”,首次将新型药用辅料开发的关键技术列入研究课题,说明国家对药用辅料的研发创新日益重视,辅料创新成为摆在企业面前的一道课题。
在近期采访中了解到,目前业内对产业政策高度关注,并期盼政府能够出台更多药用辅料生产管理的相关法规和文件,以加速推进其制度和规范建设,缩短审批时限、提高效率。
采访中多位行业专家分析认为,新版GMP将促使药品企业以药品GMP等更高的标准来要求辅料企业,并购整合大幕将徐徐拉开。未来几年,客户订制化生产的特点在辅料行业会越来越明显。在此形势下,产品质量好、安全性高的药用辅料产品日益成为药用辅料市场中的主流;未来,注重产品品质的药用辅料生产企业将会得到更好的发展。
长期利好短痛难免
问:您认为,新版GMP对药用辅料行业发展会产生哪方面的影响?
宋民宪:药用辅料与原料药具有等同的要求,新版GMP多处将原料药与药用辅料合并称为原辅料,其要求不加区别;制剂生产中,药用辅料的变更必须进行确认或验证,必要时,还要经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药品生产企业对所使用的药用辅料承担质量检验、质量状态、留样等责任。以上均为新版GMP的重点内容,但是,这是否从根本上促使药品生产企业认识到药用辅料质量的重要性还另当别论。
首先,制剂处方是否合理缺乏研究,特别是在“仿制药即是仿标准”的理念下,上市的大多数药品制剂处方缺乏研究,造成与被仿制药品效能不一致、仿制药之间不一致等情况,国家启动的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即是为了解决此类问题。但是,面对1.6万只药品来说只是冰山一角,没有确切的时间表。其次,绝大部分药品生产企业对药用辅料性质,以及对制剂质量的影响缺乏研究,仅仅满足于按照药品标准检验即作为合格放行,低水平的同质化竞争格局短时间难以改变。
尹正龙:新版GMP更加明确了要对主要物料供应商(尤其是生产商)的质量体系进行现场质量审计。近年来,辅料对药品质量安全的影响越来越受到药企的重视,所以,绝大部份企业都会到辅料企业的生产现场进行审查,这种现象将对辅料行业产生重大的影响。
问:新版GMP的实施,对促使药企注重药用辅料的质量,推动药用辅料行业发展起到哪些作用?
宋民宪:由于管理部门对药用辅料的重要性未达成共识,如进口原料药生产的制剂可以单独定价,而进口药用辅料生产的制剂没有此项待遇,这种管理上的认识局限和自卑的理念不改变,将长时间的限制国产药用辅料生产和制药水平的提高。“唯低价是从”的现象不改变,新版GMP对提高药品生产企业对于药用辅料重视程度,以及对药用辅料行业的影响亦有限。
尹正龙:新版GMP实施以后,药品企业的审计人员往往以药品GMP等更高的标准来要求辅料企业,促使企业改进,促进辅料企业的软硬件等整体管理水平全面提升,带动行业升级,提升产品质量,从而改变目前企业间低水平重复,低价竞争的局面。
施拥骏:实际上,目前国内部分药用辅料仍由化工企业生产和提供,真正药用辅料企业仅几十家,新版GMP的推行,会使很多小型化工企业的生存压力不断加大,基于成本的考虑,可能会选择不再生产药用辅料而被淘汰出局。而国内有实力的龙头辅料企业已经将并购计划列入企业的发展日程中,这将有利于行业集中度的提升和效率的提高,从长远来看,对药用辅料行业的发展是利好的。
期待“简政放权”
问:在您看来,目前我国药用辅料行业还存在哪方面的问题?从企业自身和政策角度来看,对于2014年药用辅料产业的发展与走向,您有怎样的思考和建议?
施拥骏:一方面,我国药用辅料的研发和应用技术水平偏低,进口辅料的产品稳定性和应用性能均优于国产产品。比如微晶纤维素,进口品种会明确功能性指标,但国产品种往往缺乏此类指标,这导致了制药企业更偏向于采购进口辅料。调研结果显示,大中城市的三甲医院消耗的外资品牌药以及国内品牌仿制药80%采用的是进口辅料。近两年,进口辅料的销售平均年增长率在20%左右,明显优于国产辅料。
另一方面,我国对药用辅料实行注册管理,审批周期较长,尤其是进口辅料和新辅料的注册申报一般平均耗时3~4年,高昂的时间成本阻碍了新辅料和进口辅料的引进和应用。
中国药用辅料行业要发展关键要进一步改革开放,药用辅料注册管理制度要改革,药用辅料市场要开放,引入竞争,促进国产辅料升级。对药用辅料注册进行分类管理,口服固体制剂辅料和复配药用辅料可以备案管理。对药用辅料行业进行全国统一的基本规范,而不是每个省各自为政,可以通过收集现有各省的对药用辅料行业管理的要求,综合起来,制订一个全国统一的、要求合适的、有前瞻性的、可以引领促进药用辅料行业发展的规范。在审评审批方面,建议口服固体制剂药用辅料,包括进口辅料和新辅料的审批权下放到地方,简政放权将大大提高审批效率。若“审批权下放”在短期内难以实现,建议药品审评中心(CDE)审评辅料可以委托第三方组织专家来审评。
在标准设立方面,2010版《中国药典》较2005年版新增药用辅料130多种,目前2015版药典修订工作已经启动,预计届时收录的药用辅料品种与2010年版药典收录品种相比将大幅增加,达到380多种,并会涉及功能性指标等内容,标准的提升对国内辅料企业而言是一个挑战,国内药用辅料生产企业和进口辅料代理经营企业加强质量管理迫在眉睫。目前,全国药辅专委会(CPEC)组织专家对国内药用辅料生产企业进行药用辅料GMP体系建立试点,并于今年6月召开“药用辅料GMP管理研讨会”,同时也对进口辅料经营企业进行GSP体系建立试点。通过质量体系的建立,可以提升管理水平,提高辅料产品质量稳定性。
宋民宪:目前,大多数药用辅料生产企业缺乏核心技术,生产成本高,有的产品质量不稳定,造成药用辅料批与批之间性能的差异较大,药品生产企业需要按批试验后才能用于生产制剂。近年来,以上情况得到一定改善,辽宁奥克生产的聚乙二醇、河南新开源生产的聚维酮均实现了自动化控制生产,形成了规模、质量效益,市场占有率显现出优势。其次,产品系列单一。优秀的药用辅料生产企业,往往通过工艺上的区别能够生产的同一药用辅料品种具有不同的制剂性能,分别满足不同药品生产企业、不同药品制剂的需要。由于我国的药用辅料行业发展较晚,这种以药用辅料功能性指标为特点的产品系列尚未形成主导。再次,服务能力有待提高。药用辅料生产企业对药品生产企业而言既是供应商又是服务者,这种服务体现于药用辅料生产企业能够指导药品生产企业在药用辅料应用的问题,而不仅仅是简单的实物贸易关系。
未来可重点关注注射用辅料。由于注射剂生产中常用药用辅料近百种,而有注射用标准的药用辅料标准数量差距很大,虽然国家药品药品生产企业必须精制达到注射要求,但是有的药用辅料是难以精制的,因此,未来注射用药用辅料的空间极大。比如,南京威尔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注射用吐温-80填补了国内空白,并证实注射用吐温-80质量与原料、工艺相关,没有精制方法能够使口服或外用吐温-80到达注射要求。
尹正龙:目前我国药用辅料行业企业规模小、产业集聚度低的问题依然存在,企业管理基础和创新能力也较薄弱,相比较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我国的药用辅料还存在着产品规格不够精细,产品质量不稳定等问题。
我国目前对药用辅料的管理是采取许可和审批制度的,但相关的法规制度缺乏,行业存在无法可依的局面。2014年是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关键性的一年,辅料在仿制药一致性评价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希望更加重视药用辅料产业的发展,建议修订《药用辅料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尽快出台《药用原辅料备案管理制度》及相关配套文件,在药典标准一时难以全覆盖的情况下委托行业协会制定行业标准,建议经济管理部门对药用辅料企业的技术升级和改造项目加大扶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