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自4月1日零时起,在杭省级公立医院和杭州市级公立医院将实行以取消“以药补医”机制为切入点的综合改革。这次改革的核心在于,公立医院除中药饮片之外的所有药品均按实际进价实行零差率销售。
所谓“零差率”即是医院使用的药品按进价销售,医院本身不从中获益,这笔收入的减少则会通过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和增加政府投入等途径补偿。众所周知,本次改革最大的变化在于大幅涨价的诊疗费。换句话说,曾经饱受诟病的“以药补医”大背景正逐渐被“以技养医”所取代。
正逢医患关系日益紧张的时期,曾有人提出,医患矛盾之所以无法根绝,现行医疗体系逃不了干系。不得不承认,面对居高不下的药费,患者们难免会在心中质疑医生个人的劳动价值在医药费中究竟占了几成。久而久之,国内医生靠卖药、用高价设备等生存的既定形象逐渐形成,患者对医生的印象也在不知不觉中与药品利润等字眼挂上了钩。
有人会说,从“以药补医”到“以技养医”只是将药费转换为诊疗费,改变了收费项目名称,最终依旧需要患者本人买单。就这点来说,患者所承担的压力乍看之下并没有比之前减少多少。而公众之所以一直呼吁取消药价加成,其实也是在寻求更为合理的医疗成本分担,从而减轻自身就医的负担。
据悉,“零差率”医改后的一份“新账单”来自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的急诊病人,改革后总费用减少了12.86元。姑且不论减少了多少医药费,从中我们能够看出一个趋势——就医的费用的确是在下滑,这在某种程度上也体现了政府医改的诚意与决心。
当然,每家医院的硬件设施与医疗水平有所差异,若要进行硬性的量化评估,必然需要强大的政府与技术力量支持。或许只有当政府能够有足够财政投入医疗工作时,医院的公益属性才能更好地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