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来自朝阳区的李洪先生和儿子办理了住院手续。此前三周,一家人在等待城区大医院的住院通知。迟迟没有床位后,李洪和儿子来到了通州区东直门医院东区。这家位于郊区的三甲医院带给李先生新的体验,用他的话说,出乎意料。
作为京郊医改的先行试点,东直门医院东区采取两院合作的方式,互通有无。由西区骨干医生竞聘上岗,担任东区部分科室主任和副院长,东区提供医院发展的空间和政策便利。运行两年多,门诊量由30万上升到91万人次,去年近万名住院患者中1000余人来自中心城区。
目前中心城区“一床难求”的境况下,在郊区引入三甲医院的优质资源成为一种探索。同样,位于大兴区的北京同仁医院南院、昌平区的北京回龙观医院和石景山区的北京朝阳医院西区等位于郊区的三甲医院,分流了不少城区患者。
郊区“嫁接”三甲医院
城区有丰富而优秀的医疗资源,但缺少发展空间;郊区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和优惠政策,只是苦于没有医疗骨干的支撑。于是在各郊区“嫁接”一个三甲医院的方式逐渐推广。托管、合作等各种嫁接形式的最终目的都是要提高郊区的医疗水平。
通州区东直门医院东区便是其中的一种合作方式。
两院合作办医,相关的财务、人事、产权等问题搁置。简单来说,东直门医院出医疗骨干,通州中医院出发展空间。两院合作后,东直门医院本部改称西区,通州中医院改称东区。产权依然是通州区政府,但两院由东直门医院院长王耀献担任法人。
为了弥补东区医疗人才的不足,东直门医院在东西两院开展了竞聘上岗。最终来自西区的10名医师担任了东区的部分科室主任,2名医师担任东区副院长,普通医生则可在两院间自由流动。另有50多位东直门医院的老中医则两院“共享”,轮流在东区“名医堂”坐诊,平均下来一天有七八位老专家。
“两区还共同培养着新生力量。研究生入职后在西区经过三年的实习,才能到东区执业。”东区院长张明海告诉记者。只要医生有深造意愿,医院都会支持。现在十多位东区的医生就在西区上研究生。
据张明海介绍,以前郊区医院的科研水平不高,大多集中在治疗方法的总结上。两院合作后,该院的脑病科、心内科和肺病科承担着国家级科研项目,肛肠科与骨伤科也承担着北京市级科研项目。
三甲医院的分流作用在其它区县也很明显。
2004年,位于石景山的中铁建总医院正式并入朝阳医院,成为京西院区。五年后,由于门急诊量与手术量增长了4倍,住院病人床位使用率从开院时的65%上升到95%以上,该院进行了全面扩建。据介绍,扩建工程将于今年年底动工,预计明年年底交付使用。
“一床难求”的中心城
郊区“嫁接”三甲医院的背后,是城区的就医困境。
昨天下午,家住丰台的张程女士接到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通知,下周一可以到该院住院了。“我等了半个月才等到的机会,其实就是一个简单的外科手术。”
目前本市中心城区集中了多数优质医疗资源,吸引了全市乃至全国患者前来就医。“半个月等到床位是起步时间,我早就做好了心理准备。还好我来的不是热门医院的热门科室,要不然一个月都不一定能住院。”
张程的话并不夸张。据记者了解,如北医三院的肾病内科等重点科室具有资源优势,前来就医的患者经常要等一个月才能住院进行手术。北医三院门急诊量始终居北京市各大医院前列。去年该院门急诊量达382万余人次,出院患者7.9万余人次,年手术量达4.8万余例次,平均住院日为6.37天。在北医三院住院患者中,三分之一以上是来自全国各地的疑难杂症患者。
看病盯着大医院,大医院的压力越来越大。据统计,包括北京协和医院在内的卫生部直属的6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和北京市卫生局直属的7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日门诊人数平均超过3000人。
积水潭医院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为了应对大量患者带来的压力,不少医院采取了加床位的办法。“也有患者要求加床位,可加了床位就会对原有床位的病人产生影响。医院压力也很大。”而且,牺牲就医环境的代价并没有起到明显的缓解作用。
“一床难求”在中心城区的大型医院里已经成为普遍现象。把优质医疗资源“匀”给郊区已成了迫切需求。
陪床不用带小板凳
郊区成立三甲医院后,最终受益的还是老百姓。分流出去的患者感受如何?
走进医院门诊楼,前来就诊的人很多,但取药、挂号、自助服务等各个区域划分明显,窗口排队秩序良好,多而不乱。
推开十楼的外科病房,患者李洪正在和家人聊天。李洪先生家住朝阳,左小腿静脉曲张好多年了,今年开春,在孩子的要求下终于来了医院做手术。
“我不爱来医院,尤其不喜欢住院,人多环境也不好。可孩子们坚持要我来做手术,结果这地儿还真不错!”李先生拉着记者,就像介绍自己家一样,“你看,这屋子一天打扫两回,地面桌子都要清理一遍。二十多平方米住俩人,宽敞又不生分。你看这椅子,交五块钱就能开锁,拉出来就是一张床。以前去别的医院,陪床都得自带小板凳……”
据介绍,东直门医院东区一期共设置了350张床位,平均每层楼30张床位左右。为了给患者提供舒适的就医环境,每间病房还配备了独立卫生间。
李先生告诉记者,本来打算过了春节就做手术的,可城区的大医院人太多,等了三个星期没给信,就主动打电话取消了。“我也是抱着试试的心理,可到了这,我就放心住下了。”
医护人员的护理水平也让患者家属放心不少。李先生的儿子说:“上午刚来,护士介绍、大夫查房、护士交接班,每一个环节都有人巡查。吃什么药,什么时候手术……护士对我爸的情况比我都清楚。”
据统计,去年东直门医院东区门诊量超过了90万人次,是2010年的三倍;去年近万名住院患者中,1000余人来自中心城区。东直门医院只是北京市医改的一个缩影。根据本市医疗资源布局,未来将有多家三甲医院迁移或嫁接至郊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