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发生在山东的“夺命快递”敲响了物流快递安全的警钟,也暴露了快递业的诸多漏洞。昨日,记者从宝安法院了解到,2013年,宝安法院共受理了30余件犯罪分子利用物流、快递方式实施违法犯罪行为的刑事案件,物流快递成了这类犯罪的“通道”。
快递成为卖假药贩毒的“通道”
互联网近年来悄然成为销售假药的“阵地”,而物流快递企业也被卷入了这场与监管部门“躲猫猫”的游戏中。一些网店经营假药,隐匿在城中村中,然后通过快递物流把假药送到买家手中。被告人陈某坚自2011年底开始通过网上出售、快递送达的方式在观澜办事处田背一村销售“公牛牌”药品,公安机关现场缴获的药物经鉴定均为假药。
贩毒集团也瞄准了物流快递这个便捷手段。2013年11月7日14时许,被告人侯某许将毒品藏匿在茶叶包内,在龙华新区观澜办事处中通快递站以邮寄的方式贩卖一包毒品给外省吸毒人员“吴某光”。一周后,被告人侯某许再次将毒品藏匿后在观澜办事处茜坑新村圆通速递点,以邮寄方式贩卖一包毒品给外省绰号“姐”的吸毒人员。经查,被告人侯某许以人民币1600元的价格购入该包毒品,该吸毒人员“姐”支付侯某许毒资人民币7000元。宝安法院认为,被告人侯某许无视国家法律,贩卖毒品给他人,其行为已构成贩卖毒品罪。
配送门槛低让物流企业被利用
办案法官告诉记者,通过上述案例可以发现,犯罪分子一般通过使用假姓名,比如“吴某光”、 “姐”,规避法律风险。同时,犯罪分子流动性较大,可以经常变换联系方式或使用假地址收发违禁物品,从而实现人货分离、减少风险、规避法律,这给司法机关的侦查取证和犯罪事实认定等工作带来较大困难。
此外,某些快递、物流企业存在配送门槛较低、收费不高且检查不严,收发实名、收寄验视等流程漏洞,客观上为假冒伪劣产品、药品及毒品等各类违禁物品的流转提供了便利,成了“帮凶”。
企业要承担相关责任
近年,在电子商务的刺激下,快递市场发展过于迅猛,竞争激烈,规范程度难以跟上,由此引发了野蛮分拣、监守自盗、物品遗失等一系列问题。同时,快递行业准入门槛不高,市场鱼龙混杂,对行业的整体发展构成了不良影响。
今年,国家邮政局进一步落实安全监管制度,要求明确寄件人寄递行为法律责任,寄件人明知是有毒化学品,不做说明,隐瞒交寄,要承担法律责任;同时,企业必须要履行收寄验视的法律义务,承担安全主体责任;再次,实行谁检查,谁签字,谁负责,把安全监管责任落到实处。
对此,宝安法院法官建议,从完善立法、健全行业监管、强化自律、扩大宣传等方面打击物流贩毒卖假药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