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医药产业的发展、仿制药消费比例的上升以及原料药生产格局的转移,国际制剂厂商越来越多的采取原料药外包生产,即从发展中国家原料药厂商和制剂厂商采购生产所需的原料药。
随着国家药品安全体系的建立,原料药等的市场需求已发生了细微的变化。在这大背景下,行业期待医药改革更加深入,政策更加给力,准入门槛的提升和整合更加大步迈进。
在全球原料药市场中,除专利原料药形成一定垄断性质的供需结构外,化学原料药市场是一个完全竞争市场。以中国、印度、巴西和俄罗斯为代表的新兴市场中越来越多的原料药和制剂厂商参与国际原料药供求体系。
在仿制原料药的具体单品种细分市场中,由于原料资源、规模经济、技术优势等因素而仍可能导致存在一定程度的垄断竞争或寡头竞争的情况。据了解,2012年的市场低迷主要表现在大宗、交易型的抗生素中间体,以及维生素、部分氨基酸、解热镇痛类等原料药品种上。原因是这些类别的产品长期处在产能过剩、供大于求的状况。
然而,我们却发现,行业内一边是面临产能饱和,另一边还有新建扩建项目,甚至连产能转移也都存在边转边扩的现象。现阶段产能扩大的一个共同特点是,向着更大的规模扩张,用以体现集中度优势。
新增或扩增产能大都比原有等级上了一个台阶,这样无疑更加剧了行业环境的恶化:产品普遍处于低价周期,甚至更为持久;导致原料药行业盈利能力和投资回报都没有以往的预期高。
即使前几年提倡的开发特色原料药,目前其价值的含金量也大打折扣:一是各方面的成本上涨;二是下游制剂消化能力跟不上原料的扩张速度。要改变这种现象,除了市场的优胜劣汰和企业的主动转型以外,资本投入价值取向以及国家产业政策导向也是驱使或制约产业走向的重要因素。
要想使原料药行业实现长远发展,要么把经典老产品做到出神入化;要么开发出真正具有临床优越性的产品。在各方政策的导向下,未来原料药将逐渐规范,只有真正的好产品才能换来足够的市场价值。(中国制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