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治疗重在规范,然而我国在癌症治疗中存在着“重技术、轻服务;重数据、轻感受”的现象,只关注治疗环节、忽视术后护理和心理辅导,是癌症治疗中普遍存在的严重误区。日前,由中国抗癌协会等组织的消化道肿瘤宣传月活动正式启动,倡导消除人们对癌症的一些错误认知:癌症治疗重在全程,术后护理同样重要;防止癌症治疗中的“过量与不足”,如果规范综合治疗,结直肠癌的5年生存率可从51%提高到67%。
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世界癌症报告》,2012年全世界有1400万新癌症病例,癌症死亡数达820万。相关数据显示,我国结肠癌患者数量不断增长,年均新发结肠癌病例达17.2万,结肠癌发病率2002年仅为7%,预计到2015年,这个数字将变成13%,发病率翻了近一番。如此庞大的患者群,在疾病的认知上却存在着诸多误区,主要表现在:
误区一:
只关注治疗环节,忽视术后护理和心理辅导
专家指出,目前,我国在癌症治疗中存在着“重技术、轻服务;重数据、轻感受”的现象。医院缺乏对患者的疾病知识沟通和规范治疗的教育,结果就是良好的治疗方案未能在实践中完美实施。对于结肠癌患者来说,存在失访、随意停药换药或过量用药等情况,良好的手术效果付之东流,患者饱受疾病复发、转移、不良反应的困扰。
专家提醒说,癌症患者在治疗以及心理方面的需求是独特的。只有为癌症患者提供身、心上的全方位关怀,帮助患者科学地管理疾病,才有助于提升治疗效果。然而,由于术后护理、患者心理等环节常被忽视,往往导致患者治疗依从性差,治疗和生活质量不佳。为此,全国15家肿瘤医院联合发起“携手”结肠癌患者支持项目,为医护人员与患者搭建交流平台,给结肠癌患者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治疗手段、护理方案和心理辅导。
误区二:
迷信偏方滋补品、用药时间不足,导致治疗“过量与不足”
由于公众对癌症和治疗知识普遍不够了解,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往往存在着“过量与不足”的严重误区。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张苏展教授介绍,不少结肠癌患者长期服用各种偏方,甚至把疗效不确切的药物和滋补品看得比吃饭还重要,这就是治疗中要防止的“过量”。这种过度用药、过度治疗的现象严重干扰正规的抗癌治疗。
国家卫计委2010年发布的《结直肠癌诊疗规范》中指出,对于早期结肠癌辅助化疗的患者而言,标准的化疗时限是6个月,目前患者平均用药时间不到标准方案的一半——治疗疗程少于标准从而影响治疗效果,这是一种“不足”。
张苏展指出,临床实践证明,规范化治疗可有效提高消化道肿瘤治愈率。研究表明,规范化足剂量、足疗程的使用含有奥沙利铂的治疗方案,可使III期结肠癌患者死亡风险降低20%,复发风险降低22%;使晚期结直肠患者5年生存的机会达到9.8%。其中合理化疗方案、适当的药物剂量以及足够的化疗周期都至关重要。同时还要根据病人个体化差异和耐受性的不同调整剂量,减少不良反应,避免治疗的“过量和不足”是规范化的核心。规范综合治疗,使结直肠癌的5年生存率从51%提高到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