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浙江  盐酸  白藜芦醇  氨基  技术  吡格列酮  吡啶  中间体  制药设备  骨科  原料药  前景广阔  武汉  中成药“避风港”或步其后尘  试剂  机构悄悄潜伏“创新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要闻简讯 » 正文

西药制剂对外出口抗感染类量价齐跌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3-14  浏览次数:82

发达市场需求不旺,新兴市场货币贬值,国内外监管趋严,使得外贸企业的生存环境日益恶劣。2013年,中国医药进出口总额896.93亿美元,同比增长10.27%,而西药类商品增幅仅有6.8%。

  其中,西药制剂进出口额达到136亿美元,同比增长8.24%,低于医药外贸总体增幅2个百分点。其中,出口额27亿美元,同比增长5.8%;进口额109亿美元,同比增长8.9%。

  抗感染类量价齐跌

  2013年,我国共有66种西药制剂对外出口,激素类和维生素类药品实现了量价齐升。其中,激素类药品出口量价同比分别增长8.5%和25.7%,尤以已配剂量含人胰岛素的单方制剂增势最为显著,量价同比分别增长了779.6%和11.8%,拉动出口额同比增长883.6%。维生素类药品出口表现较为喜人,量价同比分别增长25%和4%,拉动出口额同比增长30%。相比之下,一直处于出口主要力量的抗感染药品逆势下行,量价齐跌,链霉素、头孢克罗、磺胺类药品、头孢呋辛等常规药品出口数量都出现了明显下滑。

  发达市场渐进新兴市场快跑

  2013年,我国共向173个国家和地区出口西药制剂,澳大利亚、欧盟、韩国和美国依旧是我国西药制剂出口的主要市场,占我国制剂出口总额的47.9%,但欧盟和美国的地位已经明显削弱,分别跌落至第二位和第四位,这主要得益于中国保税区建设的日益完善和仓储物流业的快速发展,使得保税区仓储转口贸易快速发展,为跨国企业向澳大利亚、韩国等输送药品提供了方便。

  尽管与跨国企业相比,中国本土企业在欧美日等发达药品市场中所占的比例较低,但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欧美认证,出口美国、英国、荷兰等发达市场的药品也日益增多。

  2013年,我国对美出口西药制剂1.2亿美元,同比增长14.3%,尤为显著的是本土企业的拉动作用,浙江康乐、华海、南通联亚、山东新华、江苏江山等对美出口都实现了大幅增长,而辉瑞中国、眼力健等外企对美制剂出口则出现了较大幅度下降。

  在对欧盟制剂出口中,虽然阿斯利康、诺和诺德、辉瑞、华瑞、GSK等依旧是出口主力,但我国本土企业的增长也非常显著,华海药业、深圳立健、安徽华安、石药、山东新华等通过欧盟认证的企业增幅均在50%以上,上海荣恒则以渠道取胜。

  在稳步推进对发达市场药品出口的过程中,不少企业将目光投向年均增长率高达13%~16%的新兴市场。2013年,我国对东盟、非洲、拉美等地区出口实现了快速增长,增幅分别达到29.7%、18.9%和9.8%,其中非洲的尼日利亚、肯尼亚、苏丹、民主刚果、几内亚、安哥拉是最重要市场,年出口额均在2000万美元以上,且多数增幅在25%以上。马来西亚、菲律宾、越南、泰国、缅甸是我国制剂对东盟出口的前五大市场,占比为79%,年出口额在2700万美元以上。尽管如此,我国制剂在东盟进口中所占比重依旧较低,占比仅在5%左右,但有日益增加之势。相比之下,我国对南美的出口依旧集中在秘鲁、哥伦比亚和委内瑞拉几个国家,多数以招标方式进入,2013年增长幅度较大。

  值得关注的是,我国企业对俄罗斯及周边药品市场开发呈现加速之势,2013年,我国对乌兹别克斯坦、哈塞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出口额都实现了15%以上的增长。

  仓储转口进入稳定增长期

  2013年,我国西药制剂一般贸易出口同比增长11.73%,加工贸易出口则同比下降0.92%,主要原因是来料加工装配贸易出口同比下降了22%,这源于阿斯利康、辉瑞、天津武田、施维雅等业务下滑。相较之下,中国本土企业的制剂出口则以一般贸易和进料加工贸易为主,同比均实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

  保税区仓储转口贸易在经历3年暴涨后,2013年进入稳定增长期,出口额同比小幅下降0.45%,主要出口企业为国内的一些物流配送和仓储企业。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在免税区和港口建立保税仓库及发展现代物流及冷链配送技术,这种发展模式有望迎来新的春天,但面临的竞争压力也会逐步加大。

  讨论>>>

  稳定增长期需要资金“充电”

  中国制剂在经历了几年持续高速增长之后,目前已经基本进入一个稳定增长期。由原料药向制剂出口的转型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中国制剂进入国际视野,除了提供质优品种外,企业还需要建立良好的营销渠道和开展国际化市场布局。

  事实上,早在2005年,中国药企就开始以子公司或合资公司以及跨国并购的方式进入国际视野,但毕竟还是比印度等竞争对手晚了15年的时间,产品注册、文件编写、渠道建立、仿制药开发、专利挑战等方面都有巨大的差距,导致中国制剂在发达国家市场进口中占比较低,仅占美日英等发达市场制剂进口比重的1%左右。

  除此之外,由于监管模式的不同,中国药品制剂进入新兴市场国家公立采购渠道的极少,难以通过WHOPQ认证,也使众多企业丧失以国际采购途径进入非洲市场的渠道。东盟市场监管制度的差异、注册制度不明确、营销渠道建设困难以及南美市场的语言障碍,也增加了新兴市场的开拓困难。

  因此,在我国制剂企业布局国际市场过程中,除需要发达市场和新兴市场并重外,还需要进行合理的资本运作和寻求政策资金的支持,才会有充足的实力进行产品研发和生产线快速扩充,实现药物的合理化布局,这也是全球仿制药企业巨头的发展轨迹。

  近年来,中国也实施了一些鼓励企业发展制剂国际化,提供产业转型升级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华海、海正、京新药业等一大批企业也在不同程度上获得了国家的资金支持。但不可否认的是,制剂领域的委托加工备案、境外注册、出口监管等方面依旧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需要政府、行业和企业三个方面共同推动,才能实现制剂外贸的稳步发展。

  2013年,我国对美出口西药制剂1.2亿美元,同比增长14.3%,本土企业对美出口拉动力加大,浙江康乐、华海、南通联亚、山东新华、江苏江山等对美出口都实现了大幅增长,而辉瑞中国、眼力健等外企对美制剂出口则出现了较大幅度下降。

 
关键词: 诺和诺德 , 阿斯利康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展会信息 | 欢迎扫码下载展会杂志电子版 | 帮助中心 | 国际注册与认证 | 服务指南 | 黄金板块 | 本站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