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浙江  盐酸  白藜芦醇  氨基  技术  吡格列酮  吡啶  中间体  制药设备  骨科  原料药  前景广阔  武汉  中成药“避风港”或步其后尘  试剂  机构悄悄潜伏“创新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要闻简讯 » 正文

全国人大代表王敏调查发现大量过期药去向不明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3-13  浏览次数:101

全国人大代表王敏追踪调查发现,大量过期药去向不明。

  俗话说,“人吃五谷杂粮,哪有不生病的”,生病就要吃药,但人们习惯于关注药品疗效,却很少注意过期药这一冷僻问题。人大代表这一调研结果,一时引发公众围观。那么,过期药到底去哪儿了呢?

  人们都知道,为应对头疼脑热,一般家庭都备有不少常用药,而与此相对应的是,很多人不注意药品的有效期,过期了也照吃不误,即使不吃,也是随手扔进垃圾桶,或卖给收药贩子。一项有关家庭用药的调查也证实了这点:七成以上过期药被扔进垃圾箱,继续服用的占一成,卖给药贩的占两成。

  但对过期药而言,不论吃了、卖了还是扔了,后果都极严重。吃过期药,轻则无药效、延误治疗,重则危害健康甚至危及生命安全;卖给药贩子,被其重新包装后再投放市场,将给更多人的健康和生命带来威胁。而扔进垃圾桶,由于一些药品的污染性不亚于废旧电池,将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正因过期药的危害性严重,我国《药典》才明确规定,一旦过了有效期,药品就成为劣药;同时,过期药还被归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属重要环境污染源之一。过期药去哪儿了,确实不是小事。

  而多购自药店的家庭日常用药,不过是中国人用药的极小部分,有调查显示,零售药品只占我国药品的20%,其余80%都流向医疗机构。如此,占大头的医疗机构的过期药去了哪儿,更值得追问。

  但事实证明,这部分过期药的处理情况也不乐观。调查发现,医疗机构为规避风险,药品一般在近效期3个月时,就全部退回供货商,药厂再以成本价回收。只是,过期药回收后去了哪儿,是销毁了还是卖给药贩了、当垃圾扔了,目前都还是问号。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的过期药品高达1.5万吨。如此巨量的过期药,如果绝大多数不知去了哪儿,将给人体健康、生态环境带来多大风险?

  看来,对于过期药而言,不论知道其去了哪儿(吃了、卖了、扔了),还是回收后不知道其去了哪儿,只要还存在,均非好事。那么,过期药应该去哪儿呢?一般认为,作为特殊物品,过期药应由特殊垃圾处理场处理。而要实现这一点,首先就需要过期药有序回收。

  但现实是,除少数城市举行了过期药的公益或有偿回收活动外,大多数地区对过期药的回收还停留在倡导和自愿回收上,缺乏一套健全的回收机制。其背后,是相关制度和法律不完善,《药品管理法》对药品生产、销售、使用及禁止销售、使用都做了明确规定,但对过期药的回收处理却缺乏界定。

  药品有效期是衡量药品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重要指标,过期药隐患多多,关注过期药去哪儿了,更要关注过期药该去哪儿。如何完善制度和法律,构建起过期药回收、销毁的长效机制,值得深思。

 
关键词: 有效期 , 过期药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展会信息 | 欢迎扫码下载展会杂志电子版 | 帮助中心 | 国际注册与认证 | 服务指南 | 黄金板块 | 本站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