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石激起千层浪!
2014年1月底,阿里巴巴为获得第三方药品电商试点牌照及药品监管码体系,宣布联手云锋基金,对中信21世纪有限公司进行总额1.7亿美元(约10.37亿元人民币)的战略投资,收购其54.3%的股份,后者系中信集团旗下的香港上市公司。
阿里巴巴收购中信21世纪,意在其旗下子公司河北慧眼医药科技有限公司95095医药平台的网上药品交易牌照,而它是中国第一个第三方网上药品交易证。
无独有偶,九州通[-0.30%资金研报]与阿里巴巴的竞争对手、互联网寡头腾讯的合作也出现先肯定后否认的曲折情节,让第三方医药电商平台的争夺战开始散发出火药味儿。
而医药电商的竞争并非双马的二人世界,曾经一度被认为可能最早获得第三方药品服务交易资格证的京东,在医药电商领域同样有着不可小觑的实力,去年8月底上线的京东医药城,已在O2O模式上做出了一定的规模。
尽管阿里巴巴对《中国经营报》记者回复称官方对此次收购事件不予置评,但分析人士称,阿里此次出手相当于全国药品编码和B2C证全部到手,且它已经有电商平台,如果三者结合起来,阿里巴巴将有望重塑医药电商甚至整个医药市场新格局。
阿里的医药电商局
在收购中信21世纪以前,阿里巴巴的医药电商生意风生水起,但同时又如坐针毡。因为它一直未能办下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发放的《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格证》(以下简称《资格证》)。
2005年12月“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开闸后,北京京卫大药房获得国内发出的首张医药电子商务B2C牌照。2006年5月,海虹控股[1.29%资金研报]旗下子公司海虹医药电子交易中心交易有限公司已正式拿到《资格证》。
截至2014年2月27日,CFDA共发放231张《资格证》,其中第二方批发招商类B2B证书(即B证)55家,真正开展B2B业务的不超过20家(含自产自销类);第三方平台交易资格的企业(即国A证)14家;网上零售类B2C证书(即C证)162家,真正开展业务的不超过80家,目前已有74家入驻天猫医药馆。其中,从获得药品互联网交易许可证的省市分布图来看,广东、江苏、浙江、云南、北京、山东、海南、四川、上海等发达省份都将是医药电商必争之地。
海虹控股在医药电子商务行业中近乎处于垄断地位,其拥有唯一一张全国性的医药交易网络,海虹医药电子商务网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B2B医药电子交易网站,控股子公司海虹医药电子交易中心有限公司是国内政府采购指定的电子商务公司。
阿里巴巴显然未与海虹控股硬碰硬,而将医药电商的方向放在了B2C模式上。2011年6月20日,淘宝医药馆上线。不过由于没有网上售药资格,被浙江药监局叫停并责令整改。在停业整顿4个月后,天猫医药馆重新开张,入驻医药商家由之前的5家增加到15家。天猫医药馆只有信息展示的《资格证》,而入驻其中的医药商家有交易的《资格证》,因此早期成立的天猫医药馆只能作为医药信息的展示平台。
尽管如此,天猫医药馆的销售额增长速度仍是所有医药电商中增长最快的。数据显示,2013年上半年,由天猫医药馆引导成交超过10亿元,超过2012年全年,同比增幅超过200%。在当时全国101家具备零售药品资质的B2C商家中,已有74家入驻天猫医药馆。天猫医药馆相关人员甚至称,未来五年医药电商将颠覆目前医药连锁零售药店排名格局。
行业观察人士袁建军告诉记者,他所熟知的医药电商业界老总们早就希望能出现一个大型的“第三方平台”,否则医药电商只能停留在小打小闹阶段。此外,借助于阿里巴巴等第三方平台,其他医药电商也拥有成为行业黑马的机会。在第三方平台的展示之下,同类、同种规格的药品可以获得比价的机会,从而让终端消费者的选择性加大。
寡头竞争
在角逐医药电商第三方平台上,阿里巴巴绝不是独霸天下,其竞争对手京东也拥有与阿里巴巴同样的渴望——获得第三方网上药品交易证。
京东自从去年2月与九州通划清界限后,下大力气做的一件事就是拿证。业内人士认为,药监局很想放开网上售药,但是担心放开后控制不了局面,假药横行必然威胁生命。
为了降低拿证的风险,京东推出了O2O的模式,即连锁门店上快送,区域化发展。也就是线下大的连锁药店,到京东线上销售,下单后药店负责物流。
2月28日,京东公关部对记者回复称,以上说法并不属实,京东与九州通并非“划清界限”,而是出于合作方式调整及未来业务合作达成共识,双方由合资关系转为业务战略合作关系,九州通作为京东开放平台入驻商家,将与京东结成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目前,好药师与京东的业务合作顺利,在京东开放平台上的运营情况良好,销售额保持正常的增长幅度,双方均看好该项业务的发展前景。京东医药城目前是探索“连锁药店上门快送”模式下的,为用户提供“药学服务”的专业平台。
据媒体报道,京东在医药电商领域除了拿证之外,还拥有更大的野心,那就是进军处方药。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京东即使拿到了《资格证》,以及获得了试点,或许短时间内也无法追赶上天猫。据了解,今年天猫的销售额会达到20亿元左右,按照抽3个点来算,流水利润大约5000万元,加上广告收入大约8000万元。去年9月份,国家发改委召集天猫、京东、河北慧眼医药科技等医药电商平台,希望这些电商们提出处方药网上销售的方案,对此,京东也在极力争取。此次会议后,多家电商都拿出了自己的方案。其中,京东选取的医院处方药捆绑网上销售的方式初步得到发改委人士的认可。据业内多位人士透露,京东很有希望获得这一试点资格。
就上述问题,京东公关部回应称,京东医药城正就处方药网上销售的工作进行积极探索中,此项目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工程,涉及医疗、医药、法规体系,监管制度等,需要时间去逐步攻克难关。
不过,虽然短期内无法赶上,但是如果能迅速在《资格证》和试点上拔得头筹,京东医药城还是有可能超越天猫医药馆的。此外,据业内人士分析,在冲击美国上市方面,任何一些对阿里巴巴的优势,都可以为京东增色不少。
显然,京东或许低估了阿里巴巴的办事效率。阿里巴巴的快速行动,把早已声称即将获得第三方网上交易证的京东甩在了身后。
北大纵横高级医药合伙人史立臣认为,阿里巴巴获得第三方网上交易证有暗度陈仓之嫌,因为京东一直窥视第三方网上药品交易证,但经过和九州通合作失败后,自己又没搞起来,而腾讯目前的交易平台不具备这个能力,而在其他电商大佬直面第三方网上药品交易证获取时,拥有中国医药[-1.82%资金研报]电子监管码的唯一企业中信集团已经开始医药电商布局,中信集团借助国家电子监管码的项目,有获取第三方网上药品交易证的资质和能量,而阿里巴巴其实早就盯上了中信集团,或许中信集团的第三方网上药品交易证本身就是和阿里巴巴合作获取的。
阿里当然知道河北慧眼医药科技的95095电商平台本身就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电商平台,与京东和天猫根本没有可比性,但其的控股公司却是中信集团,所以阿里关注95095,实际上也意味着与中信集团在医药领域进行了战略捆绑。
此外,史立臣还认为,鉴于国家食药监总局规定医药电商不得依靠第三方进行配送,马云已经开始布局大流通业务,医药流通业务肯定会是其大流通体系的重要环节,所以,阿里巴巴肯定自建医药物流配送体系。
监管层或难全面放开
尽管阿里巴巴获得第三方药品交易证,搅动了医药电商一池春水,然而医药电商的风险和瓶颈,或许应该是接下来应该仔细研究的问题。
据CFDA的数据显示,2012年互联网药品交易规模超过16亿元,但相比同年总规模达9755亿元的医药市场来说,数字小得简直是九牛一毛,从这个角度看,医药电商还没有真正起步。但究竟是什么阻挡了医药电商的发展之路?仅仅是政策因素吗?
袁建军认为,药品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必定是一个要有政府严格监管的市场,世界各国都对药品进行区别于其他商品的严格监管,这并非是中国政府有意要干预自由市场。
作为医药企业,能够通过GMP或GSP认证的企业本身在资质上已经具备一定的技术条件,他们要做的,无非是更进一步,在互联网技术和资质上完善而已。因此,政策因素也不是其市场放开的主要阻力。
为了确保用药安全,国家食药监总局在药品的使用和销售上做出了严格规定,处方药若到药店购买必须凭处方购买并审核登记。而非处方药在医院和药店都有销售,但一般也要咨询医生或药师。而从消费者角度来讲,医保是否向电商开放,也是消费者是否愿意网上买药的重要因素。
此外,法律和政策不允许药品像其他大众消费品那样进行自由销售,其广告宣传也有诸多限制。
而对于走电商渠道的制药企业来说,在没有任何宣传也没有医师指导的前提下,仅靠消费者自己的判断,很难获得销售上的成功,甚至会让企业陷入无序的价格战,从而导致劣药驱除良药的局面。
以上仅是医药电商第三方平台开放后,来自制药企业方面的顾虑。而对于阿里巴巴来说,更大的困难来自于其自身的平台建设。
中投顾问研究总监郭凡礼认为,虽然第三方网上药品销售平台能给马云带来巨大收益,但同时须承担着药品监管的重要任务,切实保证从医药生产企业到消费者手里的药品流通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