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浙江  盐酸  白藜芦醇  氨基  技术  吡格列酮  吡啶  中间体  制药设备  骨科  原料药  前景广阔  武汉  中成药“避风港”或步其后尘  试剂  机构悄悄潜伏“创新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市场纵览 » 正文

市场分析:中药国际化参与国际化竞争困难重重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3-03  浏览次数:63
    中药产业国际化是许多中药企业的梦想。在中医药国际化的路途上,中国的医药企业取得了一些成绩,2012年,“地奥心血康胶囊”以治疗性药品身份通过荷兰药品评价委员会的批准,获得该国上市许可;2013年,血脂康胶囊通过了美国FDA的二期临床试验。这些标志着我国中药企业开始进军国际市场。

  然而,一年过去,血脂康胶囊何时通过三期临床尚是未知数,在国外上市的地奥心血康胶囊销售量并不大,中成药在国外销售模式大部分属于代理制,不能独自经营,没有品牌,在海外销售遇冷。一些中药企业老总纷纷盘算,“花那么大的力气冲出国门究竟值不值?”

  中药国际化困难重重

  中医虽然传播到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但普遍难以打入国际医药的主流市场,大部分只能在华人的圈子里使用。西方人用西药的模式理解中草药,很难理解中医的理念,而这种理念在短时间内难以改变,成为中药走向世界的障碍。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已有中医类医疗机构3300多所,中医药产业年产值超过5000亿元。然而,长期以来,由于中西医理论体系不兼容,中医药标准模糊、功效模糊、含量模糊、副作用模糊等原因,造成中医药国际化道路仍“屡屡碰壁”,难以被国外接受。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贸易壁垒以及中药产业固有的短板,成为我国中药国际化的障碍。

  各国对中药产品的监管政策趋严。欧盟自2011年起开始实施《传统植物药注册程序指令》,中成药要进入欧洲国家,除需在欧盟地区使用15年以上、在中国使用30年以上并提供相关证明外,还必须申请许可。而许可的前提就是对中成药中的每一个成分进行检验。日本、韩国等在中药材饮片、提取物方面提高了检测标准,有些甚至过于苛刻。这些导致我国中成药出口受挫,制约了我国中成药国际化进程,甚至一度在英国等地行医的中医师“无药可用”。

  中药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一直以来,我国中药产品都是凭借成本优势向国际市场输出原料型产品,但是随着我国劳动力成本上升,原材料和汇率成本的增加,出口产品的成本优势逐渐弱化,削弱了我国中药产品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中医药在现代化发展及国际化进程中创新意识不足、国外专利申请很少、中成药出口难、中药材品质识别难,中医药国际化面临重重困难。

  中药国际化三个层次

  中国医保商会于志斌副主任常年从事中成药进出口研究,他把我国中医药产业国际化发展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向全球销售产品提供服务;二是在全球范围配置资源;三是中药标准为世界主流市场接受,我国中药企业、跨国公司等共同配置世界中药资源。

  近几年,我国中药企业参与国际注册认证的越来越多,神威药业、佛慈药业,主要申请国际认证,希望进入欧美等主流医药消费市场的优先权;海外融资与并购步伐加快,开始逐渐建立国外营销网络。一些中药企业“走出去”投资,天士力[3.69%资金研报]在非洲、欧盟、俄罗斯等地建立独资公司;同仁堂[0.65%资金研报]也制定了企业国际化战略,分店遍布世界15个国家和地区。

  但是,不可否认,“目前,我国尚处于第一个层次,”于志斌告诉记者,我国中医药产业主要向全球销售中药产品,主要向香港、东盟、欧盟、美国等地区,产品用途不一定是药用。在第二个层次上,只有天士力、同仁堂等少数几家企业;在第三个层次上,仅有很少的中药标准制定的国际合作取得了一些进展。

  怎么参与国际化竞争

  “中国医药[1.97%资金研报]企业迟早面对国际化竞争,然而,如何参与国际化竞争呢?”于志斌告诉记者,“没有统一范式,各企业应根据各自的特点,走适合自己的创新道路。不论是传统中药,还是现代中药,都会有适合企业发展的国际化道路。”

  天士力公司很早就确立了“三步走”的战略,第一步,要“走出去”,就是走出国门,体现中药产品和中药企业的创新精神;第二步,要“走进去”,就是要实现中医药科技和标准的对接,实现技术升级,使中药真正成为“国际药品”;第三步,要“走上去”,走上高端市场,成为国外医生、患者和医保机构都能够接受并使用的临床一线用药。

  北京同仁堂根据企业特点,借助海外华人推广中医药文化,逐渐打开市场;加强传统中药的二次改进,创建自己的中药国际标准,并与西药国际标准双向接轨,在细分目标市场的基础上,采取灵活多样的合作方式。“以医带药”的同仁堂国际合作模式带动了中药销售,取得了成功。

  于志斌告诉记者,近年来,中药国际化进程逐步加快,中药出口越来越多,有很多中药企业都在尝试打开海外市场。然而,我国中药企业没有能力、没有渠道在国外独自销售,他们在营销模式上缺乏创新,企业将产品送到海关外便不再参与产品的销售环节,因此产品往往缺乏品牌效益,同时,这种代理人销售模式也增加了贸易风险。业内人士认为,中成药走出国门是中药国际化的必然之举。积累经验,稳扎稳打,创新营销模式,树立品牌,终将会有所收获。

  ■链接

  我国中药制剂认可的国际化过程,也是中药国际化合作的终极目标。这必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被国际认可是中药国际化合作的目标”,中国医保商会于志斌告诉记者,中药国际化合作不能急于求成,应按照“先内后外、先药后医、先易后难、先点后面、先民后官”的原则逐步推进。(生物谷)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展会信息 | 欢迎扫码下载展会杂志电子版 | 帮助中心 | 国际注册与认证 | 服务指南 | 黄金板块 | 本站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