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是复星医药“盯上”私有化项目,还是私有化项目“盯上”复星医药?同济堂、先声药业之后,复星医药又添一“私有化”项目:18日,其全资子公司复星实业宣布参与纳斯达克上市公司美中互利的私有化运作。现与全球私募公司TPG及美中互利医疗首席执行官李碧菁女士组成买方财团,交易权益价值约3.69亿美元,复星医药持有美中互利的权益将由17.45%增至48.65%。
复星实业还受让了美中互利子公司所持的从事医械制造、生产、销售的香港公司CML30%的股权,加上此前持有的70%股权,最终将其收入囊中。
复星医药集团董事长陈启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坦言,“复星系已形成了以药品研发制造为核心,同时在流通、医疗服务、医学诊断和医械等领域拥有领先优势的战略格局。其中,医疗和医械将是整个战略的重要引擎,且定位于立足国内,面向全球市场。”
复制私有化模式
根据公告,买方财团将以每股19.5美元向美中互利收购其所有已发行普通股。此价格相较于当前市场价约14%的溢价。银华基金医药研究员王志行分析,“这些公司本身实力较强,在美股估值偏低的情况下也愿意私有化,谋求再上市获得更高估值的机会。”
对于此项私有化复星医药已蛰伏好几年。2009年末,复星实业以2200万美元入股美中互利,此后不断增资。作为复星医药在高端医械的布局,美中互利对其业务形成了有效补充。
在分众传媒私有化中尝到甜头的复星系,深谙吸金之道,并将这此作为一种投资模式从集团层面向子公司推广。2008年,仅上市一年的同济堂突然宣布私有化,但因资金问题搁浅。随后复星强力介入,至2011年4月全面归入复星系,构成其中药业务。两年后,股权转手获得约4倍的收益。随后,又宣布参与先声药业的私有化,目前正在推进中。
美中互利主要业务在中国,定位于医械全方位分销平台,独家代理包括西门子彩色多普勒超声系统等品牌产品,在国内拥有丰富的高端医院合作经验。
“一旦完成私有化,复星系竞争力将大增。”有业内人士指出,他们这种私有化的并购策略或将持续。
与之前制药企业并购占主流不同的是,今年医疗服务和医械领域成为并购的“香馍馍”。前述人士称,公立医院改革被列为2014年的重点工作,在第一批311个县医院改革试点的基础上再增700个,并推进国企医院的改制试点;《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修订案)》获通过,这些利好政策将持续吸引资金进入。
据复星医药提供的消息,医疗服务是其重点发展方向。正如李碧菁所说,“引入复星医药将为和睦家医疗网络等现有业务打开新局面。”
持续加码医疗服务
记者梳理发现,从2009年复星医药涉足医疗服务投资至今,现已投资6家医院。基于对国内高端医疗市场的判断,他们首先选择了和睦家医院,同年成立了专业的投资团队。目前,美中互利经营的和睦家医院和诊所网络已覆盖北上广。他们给记者的回复是,“复星医药依然会在高端领域继续拓展,同时会在二、三线城市形成医院集群。”
王志行对产业资本挺进医疗领域亦颇为认同。“复星擅长资本运作,此举将增强其医疗服务方面的实力,有助于提升整体估值。”不过他也指出,可能还需匹配资源,在管理上会加大投入。
尽管如此,对已拉开帷幕的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来说,吸引高端项目投资的导向日渐明晰。“尤其是基层医疗机构的建设,大型医疗检验设备的市场需求大增,空间并不逊色于药品消费。”陈启宇两年前就做过这样的判断。
复星医药还高度关注有一定体量的综合性医院和专科医院。如安徽的济民肿瘤医院、广州南洋肿瘤医院及岳阳广济医院、宿迁钟吾医院等。去年,其子公司上海医诚医院投资管理公司出资不超过6.93亿元受让佛山市禅城区中心医院有限公司60%的股权。
当然,医疗投资并非坦途。中国医院协会副秘书长庄一强告诉记者,“很多政策落地还需制定实施细则,像产业资本收购医院后,面临从非营利性转为营利性的问题,现在各地依然是缺乏具体的操作思路。”
从复星医药的案例来看,美中互利在国内有非常好的销售网络,而复星系有医械研发、制造和经营业务。“高端市场化的民营医疗服务也有利于反哺公司制药板块。”前述分析师说,收购的肿瘤医院和高端医院,与其在工业布局的新陈代谢、心血管、神经系统和抗感染等领域,以及进展理想的在研抗肿瘤药有一定的协同性。再者,以和睦家医院及香港公司CML为跳板,医械业务在国内外的成长性也值得长期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