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成药出口2.7亿美元,同比增0.8%,是增幅最小的中药商品。增幅较少的主要原因是,我国最大的中成药出口企业同仁堂将中成药出口的国际业务放到同仁堂(香港)公司,导致数据上看中成药出口增速显示突然下滑。
从中成药出口市场来说,亚洲依然是中成药出口的主要市场,出口金额占比达71.3%。中成药的第一大出口市场是中国香港,2013年,对中国香港出口1.1亿美元,占比42.9%。日本作为我中成药出口的第二大市场,出口额仅为1839万美元,同比下降14.4%,占比仅为6.9%。
另外,东盟国家也是中成药出口的重要目的地。以出口排位第三的新加坡为代表,2013年,我对东盟出口中成药4701万美元,同比增加11.4%。由于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原因,东盟地区是最有发展潜力,最有可能成为中成药出口的新增长点。
除东盟市场外,中成药对美国和欧盟出口表现平平。对美国出口1550万美元,同比下降4.9%,对欧盟出口额1170万美元,出口额都不及对新加坡1591万美元的出口额。中成药在美国的膳食补充剂地位,决定了中成药在美国很难有迅速的发展。缺少了中医理论体系支撑的中成药,只能寄希望于中医药不在这些国家出现药害事件。在欧盟传统药注册未有大规模突破的情况,欧盟也难以成为中医药主要销售市场。
与中成药出口不同是,中成药进口2.9亿美元,超过中成药出口额,同比增加9.5%。但这并不意味着“洋中药”已经大举入侵我国,需要仔细分析进口来源国以及进口品种再下结论。
先看进口来源国家和地区,最大的来源地是中国香港,2013年,我国从中国香港进口1.7亿美元,进口额占比56.7%,进口数量占比95.1%。第二进口国是德国,进口额为8651.5万美元,进口额占比29.4%。
再从具体品种来看,京都念慈菴密炼川贝枇杷膏(香港产)、施保利通片(德国产)、马栗种子提取物片(德国产)、莉芙敏片(德国产)、珠珀猴枣散(香港产)进口额均已超过1000万美元,占比分别为48.4%、12.6%、6.6%、5.7%、3.7%。其中,京都念慈菴蜜炼川贝枇杷膏单品进口额就已达1.3亿美元,占我国中成药进口近50%的市场份额。
京都念慈菴严格意义上就是我国的传统中药,只不过由于建国前战争原因,由北京迁往香港,现主要在台湾生产,因此不能算是“洋中药”。真正可以算作“洋中药”的只有产自德国的天然药物(原料大部分是欧洲植物),其产品的功能主治描述主要为西医病症描述,在某些领域与国产的同类产品相比,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这类产品的进口额约1亿美元,相比于我国约700亿美元的中医药市场而言,谈及“大规模入侵”为时尚早,但是这类产品的进口快速增加,值得我国中药企业警惕。(中国制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