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浙江  盐酸  白藜芦醇  氨基  技术  吡格列酮  吡啶  中间体  制药设备  骨科  原料药  前景广阔  武汉  中成药“避风港”或步其后尘  试剂  机构悄悄潜伏“创新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政策法规 » 正文

“以非药品冒充药品”的认定出现分歧 需引起注意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2-25  浏览次数:137

  司法实践中,对假药的认定尤其是对药品管理法第48条规定的“以非药品冒充药品”的认定经常出现分歧,争议比较多,需要引起注意。

  药品管理法虽然规定“以非药品冒充药品”为假药,但是并未明确规定“非药品冒充药品”的具体情形。为了统一“以非药品冒充药品”的认定标准,从而使该项规定更具操作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开展非药品冒充药品整治行动的公告》(下称《公告》)第1条规定:“凡是在标签、说明书中宣称具有功能主治、适应症或者明示预防疾病、治疗功能或药用疗效等,以及产品名称与药品名称相同或类似的食品、保健用品、保健食品、化妆品、消毒产品,未标示产品批准文号产品,均为非药品冒充药品。”这种对非药品冒充药品的界定虽然从文字表述上看来比较清晰,但是在实践中认定假药却经常遇到困难。一些非药品的标签、说明书上不使用“功能主治”、“适应症”、“治疗功能”等字眼,而使用“推荐食用人群”、“适用范围”、“功能特点”等表达方式,内容上却包含有疾病名称和疾病症状。这种标示方式可否认定为“以非药品冒充药品”呢?

  有观点认为,该种标示方式属于“明示预防疾病、治疗功能或者药用疗效”,应当认定为假药;另一种观点认为,该种标示方式不属于“明示预防疾病、治疗功能或者药用疗效”,因而不能认定为假药。

  笔者认为,此种情况应认定为假药,该类标示方式自以为既可以把非药品当作药品来卖,又可以不具备假药的法定标示特征为由来逃避法律的制裁。从字面解释来看,该类标示方式也属于“明示预防疾病、治疗功能或者药用疗效”。所谓明示,是指明确指出或表示。而暗示是指不明确说出,而是用含蓄、委婉的语言或者动作使他人领会。正是为了打击实践中存在的该种现象,《公告》的第1条才在“在标签、说明书中宣称具有功能主治、适应症”外,又规定了“在标签、说明书中明示预防疾病、治疗功能或药用疗效等”这一外延比较广泛的“非药品冒充药品”形态。

  因此,这种标示方法,使得非药品对疾病具有预防或者治疗的功能无需人们进一步“领会”,自然属于“明示预防疾病、治疗功能或者药用疗效”。

 
关键词: 假药 , 药品管理法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展会信息 | 欢迎扫码下载展会杂志电子版 | 帮助中心 | 国际注册与认证 | 服务指南 | 黄金板块 | 本站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