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去年医药外贸整体形势,许铭认为,全球医药经济维持“弱增长”格局,发达国家经济复苏势头日显,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速放缓,国际市场需求依然低迷,国内医药产业进入转型关键期,既有的比较优势正在丧失,但拉动贸易增长的新动力尚未出现。
2月10日,本报记者从2014年医药国际贸易形势发布会上获悉,2013年我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额达896.93亿美元,同比增长10.27%。其中,出口511.80亿美元,增长6.84%,进口385.13亿美元,增长15.17%,对外贸易顺差126.66亿美元,同比下降逾12%。
“未来一年中,医药进出口增加预计维持在10%左右,2014年,我国医药进出口总额应向千亿美元大关挺进。”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副会长许铭表示。
出口增速下行
对比近年数据发现,医药进口在经历了2011年的井喷式增长之后,近两年的增速进入相对平稳的轨道。2013年,我国进出口规模虽然均超过上年水平,但出口增速有所下降。
以原料药为例,2013年,我国原料药出口235.98亿美元,占我国医药保健品出口总额的46.27%。实际上,自2012年第四季度以来,我国大宗原料药单季度出口额同比连续出现负增长,且幅度不断拉大,2013年第三季度同比下降9.52%,为历史最大降幅。专家预测,大宗原料药出口风光不再,短期内出口下滑速度的减缓,也无法逆转持续下行的颓势。
与大宗原料药相比,2013年,我国特色原料药出口增长势头强劲,且以他汀类心血管用药的原料药居多。其中,厄贝沙坦出口额增长79.30%,辛伐他汀增长3.81%。
在制剂国际化道路上,2013年,我国西药制剂和生化药出口额分别为27.11亿美元和23.97亿美元,同比增长5.82%和6.13%。许铭指出,我国医药企业积极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步伐加快,目前已达到欧美日和世卫组织GMP标准的国内企业近50家,美国ANDA申请成功的企业有10余家,产品30余个。
此外,中药类产品出口创下历史新高,去年出口额达31.38亿美元,同比增长25.54%。其中,植提物出口额14.12亿美元,同比增长21.30%,中药材及饮片出口额为12.11亿美元,同比增长41.24%。许铭表示,近年来,国际市场对植提物的需求大幅增加,中药材及饮片出口旺盛,带动中药类产品出口快速增长。
2013年,我国医械出口则步入稳步成长期,出口额达193.35亿美元,增幅为9.92%,进口额149.75亿美元,增幅为20.07%。医院诊断与治疗设备作为医械类产品的主力出口产品,仍保持两位数增幅,如彩色超声波诊断仪,去年出口额为4.77亿美元,同比增长11.39%。
新动力未现
纵观去年医药外贸整体形势,许铭认为,全球医药经济维持“弱增长”格局,发达国家经济复苏势头日显,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速放缓,国际市场需求依然低迷,国内医药产业进入转型关键期,既有的比较优势正在丧失,但拉动贸易增长的新动力尚未出现。
对此,石药集团药品事业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从2011年开始,原料药企就进入了冬天,2013年的冬天尤为寒冷,比如VE、VC、四环素等长期在国际市场走俏的产品也开始出现下滑,一度火热的辅酶Q10下滑最大。一些小型原料药生产企业销量下滑可能更大。
但对于制剂企业来说,2013年还是获得了很多可喜的成绩,很多企业对外合作上了新的台阶。华海制药相关负责人表示,华海药业的阿达木单抗仿制药同时获得欧盟EMA及美国FDA允许,开展I期临床试验。2013年10月,复星医药以3.88亿欧元转让两个新药的开发销售权,也是中国医药国际化的一大步。
另据国际医药市场监测平台数据显示,京新药业、翰宇药业、恒瑞医药、海正药业、华海药业、天士力、双鹭药业、美罗药业等20多家药企正在进行制剂国际化项目,未来有望实现较大规模制剂出口,成为撬动利润增长的新动力。
业内专家认为,我国制剂出口呈现的二元结构应引起关注。一方面,经过多年发展,中国涌现出一批高水平的国际化先导企业,这些企业在制剂国际化道路上行进的步伐较快,大部分制剂产品获得了发达国家认证,出口至国外规范市场;另一方面,国内大多数企业的出口产品结构未有实质性调整,多以低端产品为主,低价竞销严重。
中国医保商会分析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医药外贸将呈现五大特点:传统大宗原料药出口将进入长期下行通道;医药产品转型进一步加快;中小型医械与设备出口将稳步增长;中成药贸易逆差局势持续;企业国际化步伐明显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