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一次病,只花4分钱就治好了。昨天的这则新闻把网友震住了,也让开小处方的河南这家医院的医生出了名,被媒体轮番采访。业界良心、医生都像这样多好、应该大力推广小处方药……各种溢美之词滚滚而来。可是,药价的高低真是衡量医生道德水平高低的标准吗?如果好医生等于开廉价药,那当我们的病用廉价药治不好时如何选择?
其实,在4分钱处方之前,一些地方也曾出现过7毛钱处方、1元钱处方,每一次都引发社会喝彩。这反映了民众对现行医疗制度的不满、对高药价的讽刺、对某些医生“只开贵的不开对的”行为的抗议。但这种强烈的社会愿望,不代表“4分钱”处方可以复制、可以推广。一个最简单的道理,感冒按常理可以不用花一分钱就能治好,然而有些感冒的背后可能潜藏着其他疾病。这个时候,医生如果迎合社会好恶,只有不开方,自己可能落得美名,但却是对病人极端不负责。还有,此次开出的扑尔敏,对幼儿有副作用,现在已经有替代药物。如果这位医生经验不是很丰富,肯定会开价格高的替代药,你能说这个医生不好吗?
看病开药花费的高低,不宜作为衡量医生好坏的标准,甚至这事与医德也没啥关系。此前报道的案例,不是主任就是退休老专家,本来就无太大生存压力,可大部分医生要糊口啊。本次报道的医院,实行医药分离,同样在国内稀缺。小处方的偶尔出现,只是个案。开什么药取决于医生的情况,更取决于背后医院和医疗体制的现实。
就像广东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所说:医生不知道开一张处方是多少钱时,就是医改成功之日。病人花多少钱不是由医生决定的,而是由病情决定的。这样的结果,要靠体制给医院松绑,而不是靠几个老专家偶尔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