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治侵袭性真菌感染?
近年来,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患病率呈逐年攀升态势,这种疾病早期诊断困难、进展迅速、病死率极高。请关注——
侵袭性真菌感染是一种在造血干细胞移植、实体器官移植、肿瘤化疗、广谱抗生素等治疗过程中常见的感染性疾病,近年随着这些治疗手段运用的增加,患病率也呈显著上升趋势。基于侵袭性真菌感染预后效果差、病死率极高的特点,专家建议,采取早期积极预防性治疗可降低真菌感染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免疫系统受损患者是高危患者
“一般的公众对侵袭性真菌感染不太了解,主要是因为很少接触,但事实上,近几年这种疾病越来越常见,特别是因各种疾病或治疗,造成免疫系统受损的患者人群。”华山医院终身教授翁心华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据了解,真菌广泛存在于大自然中,无处不在,目前已知的真菌有十万余种,有些真菌在生产中具有重要价值,有些却极易引发人类疾病。而侵袭性真菌感染则是指由病原真菌(念珠菌、曲霉菌等)侵犯内脏器官及皮下组织所引起的深部真菌感染,真菌侵入人体内,在组织、器官或血液中生长、繁殖,并导致组织损伤及炎症反应。
侵袭性真菌感染的高危人群为免疫力低下患者,多发生在血液、ICU、移植以及呼吸和感染等治疗领域。“实体器官移植和骨髓移植的患者因发生侵袭性真菌感染而引起的死亡率增加了17.7%;ICU领域,侵袭性真菌感染占医院获得性感染的比重为8%—15%。”翁心华介绍说,全球侵袭性真菌感染发病率不断上升,已经成为威胁患者生命和给患者家庭和社会造成巨大经济负担的主要疾病之一。
“正常人有良好的免疫系统,受到真菌感染威胁的情况不那么普遍,但随着医学的发展,造血干细胞移植、实体器官移植、肿瘤化疗、广谱抗生素及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我们的社会中多了一批免疫力低下的人群。”中国医师协会血液分会会长、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所长黄晓军教授表示,这部分人群正是侵袭性真菌感染的高危患者,在临床上应该引起充分的重视。
疾病加重患者家庭及社会经济负担
侵袭性真菌感染主要指由病原真菌侵犯内脏器官及皮下组织所引起的深部真菌感染。真菌侵入人体,在组织、器官或血液中生长、繁殖,并导致组织损伤及炎症反应的疾病。
越来越高的发病率加之前期诊断的困难,使得侵袭性真菌感染成为了血液、ICU、移植和呼吸领域最令医生棘手的感染疾病之一。
“侵袭性真菌感染不仅病死率高,而且需要花费大量的医疗费用,患者住院时间长、消耗更多的医疗资源,加重了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及其家庭,乃至社会的经济负担。”在由中国医师协会主办的“博论天涯—第二届侵袭性真菌感染多学科专家媒体座谈会”上,翁心华再三强调,由于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感染性疾病如HIV感染、肺结核的发病率增加,实体器官移植及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广泛应用,环境及气候等综合因素的作用下,导致侵袭性真菌感染发病率不断上升,已经成为威胁患者生命和给患者家庭和社会造成巨大经济负担的主要疾病之一。
经验性治疗可挽救更多生命
血液科患者基础情况差,免疫力低下是侵袭性真菌感染高危人群常见的科室之一。
“患者早期诊断困难,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常见临床症状为发热、呼吸困难、咳嗽、胸痛等。”黄晓军告诉记者:“经验性治疗与诊断驱动治疗,可降低侵袭性真菌病的发病率及病死率,但不同策略可能适用于不同人群,对有些人群,如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还要采用真菌预防策略,才有可能降低侵袭性真菌病的发生率。”
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另一高发科室为呼吸科。“侵袭性真菌感染合并真菌感染的前三位呼吸系统疾病为肺肿瘤、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这些患者通常身体基础情况差,长期使用激素或广谱抗生素,免疫力低下。”中华医学会内科学分会主任委员,解放军总医院内科教研室主任、呼吸病研究所所长刘又宁教授指出,呼吸道真菌感染是继多药耐药细菌感染之后对临床又一严峻考验。“相对于细菌感染治疗更困难、疗程更长、预后更差。”
翁心华则表示,在ICU中,患者病情危重复杂、基础状况差、常合并器官功能衰竭、多种药物联合使用等情况,侵袭性真菌感染早期诊断比较困难。而侵袭性念珠菌感染的病死率很高,据调查显示,ICU患者抗真菌治疗时机的延误,可导致其病死率增加26%。“因此,在ICU及早进行抗真菌治疗,对于保证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同时可降低患者经济负担。”
“由于此类疾病多发生于免疫受损患者,而且真菌常已侵入体内的组织和器官,治疗难度大,治愈率低,且极易造成病人的死亡。”黄晓军表示,目前临床医生多推荐采用早期积极预防和经验性治疗来降低其发生率和死亡率。
刘又宁解释说,真菌感染的治疗分好多等级,除确诊后的目标治疗外,临床诊断、拟诊、预防治疗也十分重要,由于确诊手段有一定侵袭性,许多病人不能接受,所以针对临床诊断或拟诊的治疗更为普遍,而在致病原不完全明确情况下,选用治疗药物时,提倡选用抗真菌谱较广、不良反应少的药物。(中国科技网-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