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生物医药产业近年快速发展,产值和利润递增。然而,在高歌猛进的背后,创新能力弱、产业链不够完善等问题制约着生物医药产业健康发展。在天津举行的2011国际生物经济大会上,相关人士提醒,生物医药产业需根治隐忧。
新兴产业
在国家产业政策支持下,我国生物技术药物研发迅猛发展,逐步缩短了与先进国家的差距。
科技部副部长王志刚介绍说,2010年中国生物产业产值超过1.5万亿元,抗生素、疫苗、有机酸、氨基酸等多种生物产品产量位居世界前列,生物医药正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
国家经贸委有关资料显示,1998年以前,我国对生物医药技术开发的总投资累计约为40亿元。1999年开始,国家加大了生物医药投入力度,极大促进了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在优惠政策作用下,国内一些生物医药企业通过自有资金和银行贷款两种渠道获得资金,用于研发新产品。
据了解,目前我国从事生物技术产业和相关产品的公司、大学和科研院所有600余家,其中注册的生物医药公司有200余家,具备生产能力的有60余家,其中40多家已取得生产基因工程药物试产或生产批文。
2005年至2009年,我国生物医药工业总产值和利润的年均增长分别达23.8%和29.7%,初步形成以上海张江、北京中关村等为代表的医药产业集群。
王志刚透露,“十二五”时期,科技部将发挥“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新药创制”、“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三个重大专项引领作用,加速培育生物医药产业,生物医药产业将迎来一个重要发展机遇期。
原创少,仿制多
尽管目前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势头猛,但专家认为,一些不利因素制约其健康发展:
首先是缺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磅炸弹”式的创新药物。创新能力缺乏制约了国内医药工业向高技术、高附加值的下游深加工领域的延伸。很多药物品种是低水平重复,一个仿制药物或制剂有几十家、上百家企业竞相申报,无序竞争造成仿制药厂利润低下,缺乏竞争力。
据介绍,我国已批准上市的13类25种380多个不同规格的基因工程药物和基因工程疫苗产品,只有6类9种20多个规格的产品属于原创。我国高新区生物医药产值最高的前15家企业,2010年生物医药产值合计为3561亿元。
科技部医疗器械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理事长姜峰说,经济效益较低、成本上涨使生物医药产业存在隐患。一些国内大型医药企业开始选择走合资的道路。
生物产品管理、政府采购、投融资与财税政策也是当前制约生物医药产业的因素。有的企业负责人指出,发展生物产业的社会效益高于经济效益。例如,目前生物农药尚处于产业化初期,与传统的化学农药等产品相比,价格较高,不具有竞争力,需要政府在财税、市场培育等方面制订扶持政策及措施。
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副院长史晋海说,我国生物医药科研资金投入严重不足,中试环节薄弱,生物和现代医药产业科技成果产业化所用的发酵、细胞培养及各种介质、仪器依靠进口,我国生物医药科研成果转化率不高,产业化水平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
优势与隐忧
专家认为,我国发展生物技术产业具有独特优势,应对症下药,解决当前面临的问题。
我国生物技术基础研究综合实力处于世界先进水平,拥有大批生物与医药人才,研发成本低。在生物与医药工业产业链的中下游——实验、临床和生产加工阶段,我国有较好的制造业基础。另外,我国生物资源丰富,在原料药、天然药物、中药等领域具有比较优势。
南开大学滨海研究院周立群教授认为,以上海、北京、天津、长春等为代表的一批生物医药基地已初具规模,这对我国大规模聚集世界生物技术人才、资金和技术,努力形成积聚效应,具有重要意义。如果加以引导和促进,有可能发展成为我国乃至世界生物产业的重要区域。
马宏伟认为,在研发环节,一些重要的生物资源和信息分散在各个机构中,急需共享平台和机制。
专家建议,未来应根据生物产业链的需要,加快公共实验室、动物实验中心、基因库、孵化器等公共技术平台的建设;建设产业群落发展所需的研究开发基地、工程研究中心、中试基地、临床试验基地;推进与生物医药产业专业化服务建设,建立若干专业权威中介机构,为新药申报、专利申请、信息咨询、技术交易、专业培训等提供优质服务。(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