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浙江  盐酸  白藜芦醇  氨基  技术  吡格列酮  吡啶  中间体  制药设备  骨科  原料药  前景广阔  武汉  中成药“避风港”或步其后尘  试剂  机构悄悄潜伏“创新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要闻简讯 » 正文

55家医药类上市公司2013年报业绩预告发布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1-24  浏览次数:117

  据Wind统计数据,截至12月31日,55家医药类上市公司发布了2013年度业绩预告。其中,业绩预增企业34家、预减8家、预亏3家、盈利6家、扭亏2家。

  在预增企业中,预告净利润同比增长幅度超过100%的公司有6家,分别是京新药业、嘉应制药、独一味、鑫富药业、亚太药业、莱茵生物。其中亚太药业与莱茵生物均在2013年度扭亏。亚太药业2012年度亏损2571万元,2013年度有望实现净利润200-800万元;莱茵生物2012年亏损6596万元,2013年度有望实现净利润3000-3500万元。

  预告净利润同比增长幅度在30%-100%的公司有23家,云南白药、达安基因、太安堂、科伦药业等公司上榜。这些公司的业绩增长多数缘于主营业务收入增长。

  受原材料价格上涨、管理成本增加与产品销售结构调整等因素影响,福瑞股份、哈药股份等公司的净利润同比减少,下降幅度超过20%。上海莱仕净利润下滑主要是“天降横祸”所致,其2010年上市以来至2012年,净利润连年增长,但2013年受台风影响厂区遭遇水灾,直接经济损失初步估算约6000万元。

  亏损企业中,*ST金泰目前处于无主业状态,且资不抵债无融资能力,公司大股东一直在为恢复上市而努力。12月31日晚间公司发布公告称,深圳市中南联合实业有限公司同意对*ST金泰所欠剩余债务2040万元予以全部豁免。本次债务豁免或令公司业绩扭亏为盈,实现保壳。东北制药由于主导产品VC价格继续处于低位,可能亏损9000-12000万元;海翔药业由于公司正处于卧薪尝胆的转型阶段,管理费用及财务费用激增,可能亏损3500-5000万元。

  医药行业中的“巨无霸”云南白药,2013年度的业绩规模可谓壮观。云南白药预计增幅达到39%-58%;净利润也从2012年同期的158251万元,提升至220000-250000万元。需要引起注意的是,虽然医药类上市公司总体业绩涨势喜人,但多数公司只是延续了今年三季度以来的利润增长势头,实现业绩超速发展的并不多。

  在业绩增长的公司中,新产品、特色药品的销量无疑成为推高其业绩的主动力。

  双鹭药业自2010年上市以来,净利润增幅一直保持“阔步前进”的步伐,2013年预计实现净利润57721-72151万元,同比增长50%左右。2012年这一数据是48101万元。

  近年来双鹭药业立足于治疗型专科药物的研发,公司旗下产品贝科能2012年销售收入占比50%,而二三线产品已经能贡献收入半壁江山,达到5亿元。2013年双鹭药业旗下治疗脑癌的替莫唑胺开始上市销售,二三线产品的贡献率还将上升。

  另据双鹭药业董秘梁淑洁透露,公司两款首仿重磅新药研发有了进展。“公司已完成达沙替尼的临床研究并申报生产;来那度胺临床试验进展顺利,预计2014年一季度申报生产。”照此计算,上述两款产品可能在2015年上市销售贡献利润。

  与双鹭药业增长模式类似,“输液龙头”科伦药业2013年7月向食药监总局申报了阿昔替尼片和对甲苯磺酸拉帕替尼片两个品种临床试验药品,这两款新药均为抗肿瘤靶向药物。“公司在研项目242项,新药上市的整体时间表是:2014年11个品种,2015年5个品种,2016年15个品种,2017年4个品种,2018年4个品种,2019年大约有3个品种。”科伦药业研究院院长(财苑)(财苑)王晶翼表示,未来三年公司研发费用将占到销售收入的6%左右,往年这一数据是2%左右。

  业内人士表示,当前医药市场需求正从抗生素转为专科用药,肿瘤、心脑血管、血液等大病领域尤其受上市公司追捧,这些领域也诞生了恒瑞医药、益佰制药、天士力、中恒集团、信立泰等公司。

  此外,京新药业、莱美药业、恒瑞医药、复星医药等一批研发巨头,也有望凭借其手握的重磅新药保持业绩增长。

  部分上市公司则把触角伸向了产业链下游的医院。据Wind统计显示,2013年共有30家上市公司宣布进入民营医院领域。

  独一味2013年一口气收购了4家医院,其中以肿瘤和骨科专科医院最受瞩目。公司董事长段志平表示,未来还将寻求更多并购标的,首选是肿瘤等专科医院。

  聚焦于肿瘤药物研发的复星医药,2013年9月收购了广州南洋肿瘤医院50%的股权。此前,复星医药通过并购成为高端医疗服务连锁机构和睦家医院的第一大股东,并且投资了安徽济民肿瘤医院、岳阳广济医院、宿迁钟吾医院3家医院。

  近几年制药企业加大了在医院市场“跑马圈地”的步伐。例如,康美药业投资建设普宁市康美医院、双鹭药业控股新乡市中心医院、开元投资旗下西安高新医院、益佰制药控股灌南县人民医院。此外,马应龙、广药集团等药企目前均拥有不同份额的医院资产。

  据业内人士透露,目前肿瘤类专科医院的平均利润在30%左右,综合类医院则在15%左右,这对上市公司而言无疑颇具诱惑力。

  部分医药公司业绩预告情况

  云南白药预增净利润约220000万元~250000万元,增长39.02%~57.98%

  九芝堂预增净利润约21200万元~24540万元,增长90%~120%

  双鹭药业略增净利润约57721.33万元~72151.67万元,增长20%~50%

  独一味预增净利润约15000万元~18500万元,增长103.6%~151.11%

  上海莱士略减净利润约16876万元~22501万元,下降0%~25%

  海普瑞略减净利润约31219.67万元~43707.53万元,下降30%~50%

  科伦药业略增净利润约108751.57万元~141377.04万元,增长0%~30%

  贵州百灵略增净利润约24392.74万元~28827.79万元,增长10%~30%

  千红制药略增净利润约18607.35万元~21034.39万元,增长15%~30%

  以岭药业预增净利润约27870.96万元~33445.15万元,增长50%~80%

  京新药业:核心制剂持续高增长,中长期战略清晰

  投资要点

  近日,我们调研了京新药业,与公司管理层进行了交流,公司作为颇具特色的小型专科药企业,多个核心品种均处于高速增长阶段,我们看好公司后续持续的发展空间。

  主打品种高增长驱动业绩快速增长。公司过去两年经历了由原料药向制剂的转型,并在制剂领域培育了三个特色潜力品种:其中降血脂药瑞舒伐他汀今年有望过亿,并保持100%以上的高增长,消化道用药康复新液今年也有望接近过亿,并保持50%左右的高增长,新进基药品种地衣芽孢杆菌今年首次销售也贡献了几千万增量,三个核心制剂的高增长是驱动公司业绩的主要推动力。展望明后年,我们认为瑞舒伐他汀和康复新液市场竞争格局良好,仅1亿左右的销售规模仍处在高速成长期,而地衣芽孢杆菌明年上半年完成基药招标后也有望快速放量,在三个核心制剂品种的带动下,我们预计公司未来2-3年依然有望延续高增长趋势,而且业绩在小基数上存在一定概率超出市场预期,在行业整体增速趋缓的背景下实属难能可贵。

  短期产能存在一定瓶颈,增发摊薄影响有限。我们预计公司康复新液今年销售约600万盒,明年有望达到1000万盒,产能已经面临一定瓶颈,瑞舒伐他汀目前在综合固体制剂车间生产,产能总体也趋紧,总体来说,公司产能客观上存在一定压力,增发有利于缓解明后年的产能瓶颈,也有利于公司中长期的发展。虽然增发对短期业绩有所摊薄,但由于募集资金分期实施,明年也可以贡献一定财务收益。此外,公司的增发价格尚未确定,预计正式发行可能在6个月之后,届时如果发行价高于底价11.59元,则摊薄的比例会更低,因此摊薄的影响并没有市场预期的那么大。此外,大股东参与增发的比例为10-20%,也彰显对公司中长期发展的信心。

  布局三大优势领域,两个精神类用药明年有望获批。我们认为公司未来产品线规划清晰,主要立足心脑血管、消化道和精神类三大优势领域,其中心脑血管产品线已经形成辛伐他汀、瑞舒伐他汀、匹伐他汀的系列产品组合,未来还有阿托伐他汀、氯吡格雷等在研品种;消化道领域目前公司已拥有康复新液、地衣芽孢杆菌、润肠宁神膏等品种,目前也在研发定位于儿科剂型的地衣芽孢杆菌颗粒剂;精神类产品目前只有舍曲林单一品种,但后续也有左乙拉西坦、卡巴拉汀等潜力品种,其中左乙拉西坦和卡巴拉汀预计明年均有望获批,未来精神类产品线也有较大提升空间;此外公司还在大健康领域储备了沙溪凉茶这一潜力品种。总体来说,我们认为公司经过近几年的转型,已经在心脑血管、消化道和精神类三大领域形成一定的产品组合,未来随着新产品逐步放量,公司中长期增长空间已逐步打开。

  益和堂主抓营销工作,未来2-3年有望实现并表。公司今年收购的益和堂旗下拥有沙溪凉茶等多个中药保护品种,但由于营销实力有限,目前销售规模很小,公司收购后已经完成对益和堂的营销规划工作,初步确立了沙溪凉茶、养血生发胶囊、润肠宁神膏等重点品种,预计明年起益和堂有望进入快速发展期,有望在2-3年内并入上市公司,从而对公司2015年后的快速增长贡献一定弹性。

  自营体系立足华东,注重精耕细作。在营销方面,公司自营队伍以省内为主,其他省份以招商为主,其中自营和代理的销售规模各占50%左右,考虑公司自营队伍不到200人,预计公司口服制剂的人均销售额在国内已居于前列,未来随着公司销售规模的增加,其自营队伍会逐步扩展至上海、江苏等华东地区,自营队伍建设工作会逐步强化,而且随着公司在心脑血管、消化和精神领域产品线的逐步拓展,公司也会进行精细化的分线营销改革。总体来说,我们认为公司营销战略思路得当,未来在自营队伍区域拓展和精细化改革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日臻完善的营销体系也能对公司未来持续的快速增长提供有效支撑。

  盈利预测。暂不考虑增发摊薄的影响,我们预估公司2013-15年EPS分别为0.28、0.45、0.68元,增发摊薄后预估公司2013-2015年EPS分别为0.28、0.38、0.58元(假设增发4400万股),对明年EPS摊薄10-15%,虽然定增对业绩有一定的摊薄,但从两方面来看:1)公司今年利润仅7000万左右,基数非常低,明年多个增长点相当明确(瑞舒伐他汀、康复新液延续高增长,地衣芽孢杆菌基药放量),业绩存在一定概率超出市场预期;2)中长期来看,此次非公开增发也彰显公司对未来发展的信心,有利于公司的长远发展。在当前的业绩真空期,是公司的投资价值分歧最大的时刻,但我们认为公司发展方向明确,随着优势领域产品线的布局完善以及不断的外延式并购,未来仍有望保持持续的快速增长,公司是医药股中为数不多明年确定性高增长的品种,维持“增持”评级,建议逢低买入。

  股价表现催化剂。外延式收购新品种;新产品获批。

  风险提示。销售费用率维持在高位侵蚀利润;产品招标降价超预期。

  嘉应制药:对金沙药业整合进入实质阶段

  历时近一年的嘉应制药(002198)收购金沙药业64.47%股权一事终于落下帷幕。嘉应制药日前公告:“11月6日,金沙药业64.47%股权已过户至嘉应制药名下,并完成工商登记手续。”至此,金沙药业变身嘉应制药全资子公司。

  据了解,嘉应制药主要产品为咽喉及感冒用药,而金沙药业主营骨伤科用药的生产和销售。5年前,嘉应制药竞得金沙药业35.53%的股权。经过5年的参与经营,嘉应制药发现,不管是在销售渠道上,还是技术力量方面,彼此之间都有着极大的协同互补性。嘉应制药表示:“收购完成后,公司将从组织架构、产品、销售、市场营销、研发、管理等方面进行资源的整合,发挥协同效应,提高公司运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不断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及经营业绩。”

  对于具体的整合措施,嘉应制药表示,拟改选金沙药业董事会,新董事会由5名董事组成,全部由嘉应制药委派,但原则上保持现有管理团队稳定。从产品方面来看,结合双方优势整合现有产品,集中资源做好主打品种,借力双方渠道挖掘潜力品种,加大科研开发创新品种。

  市场营销方面,嘉应制药将统一策划、通盘考虑两公司产品的市场推广工作,降低单位产品推广成本。另外,充分利用上市公司的品牌效应,提高金沙药业产品的知名度,从而降低市场推广成本费用。

  在研发方面,嘉应制药将充分利用金沙药业现有的研发实力以及现有医学院校的合作伙伴关系,继续完善产学研相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深化现有产品的二次开发,实现中药现代化生产,积极研发符合市场导向的创新药物,为嘉应制药和金沙药业提供稳步快速发展的坚实基础。

  从管理方面,嘉应制药还将对两公司药品招标实行统一管理,一方面可以降低人力、差旅等招标费用的支出,同时可以充分利用金沙药业在医院市场招投标管理的丰富经验,提高药品中标的成功率。

  对于收购金沙药业后的发展,嘉应制药也表示出了足够的信心。根据收购方案,嘉应制药对金沙药业的业绩进行了承诺:交易完成后,金沙药业2013~2015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不低于5228.27万元、5825.11万元和7392.77万元。

  盈利预测显示:合并后,嘉应制药2013年备考营业收入为4.23亿元、备考营业利润6525.32万元、备考净利润5608.96万元。而据嘉应制药2013年三季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285.89万元,净利润1652.23万元。由此可见,完成对金沙药业的收购之后,将极大提升嘉应制药的经营业绩。

  [NextPage]

  独一味:借力政策东风,打造大医疗集团

  研究机构:招商证券日期:2013-12-24

  公司中药、化药业务稳健发展,积极布局大健康和医疗服务产业,预计外延扩张还将继续。预计2013~2015年EPS为0.40、0.73、1.08元,同比增138%、83%、48%,对应PE分别为53、29、20倍,维持“强烈推荐-A”投资评级。

  公司业务构成:2013年上半年,独一味系列收入1.88亿元占比67%;参芪五味子系列收入3996万元占14%;输液收入1080万元占4%;其他收入4047万元占15%。随着医疗服务、化药业务、日化及保健品业务的快速增长,预计中药业务比重会进一步下降。

  中成药保持稳定增长。中成药产品线拥有独一味胶囊、参芪五味子片等独家品种,其中独一味胶囊位列民族药销售前三,在化瘀止血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独一味已进入11省基药增补目录,从以往经验看新进增补在招标后都有一定量的提升,预计独一味维持稳定增长。独一味凝胶膏、独二味胶囊等新药报生产或在临床中。

  化药有较大潜力。今年的各省招标大幅低于预期,公司申报的氯化钾氯化钠注射液250ml和500ml规格预计明年1季度获批,在临床应用更方便,同时14年是集中招标年,预计会推动双氯的放量。酮洛芬24h缓释片为布洛芬缓释片的升级换代产品。咳感康口服液抗击各种流感,适于儿童咳感市场大。

  医疗服务迎来发展机遇。公司抓住医疗服务产业发展机遇,进入民营医院市场。

  2013年至今已收购成都平安医院肿瘤治疗中心15年85%的收益权,以及德阳、资阳医院和蓬溪中医院,10月份公告拟收购邛崃医院100%股权预计明年完成。根据已公告的协议测算,14年医疗服务带来较大的业绩弹性。预计公司在医疗服务领域还会继续扩张。

  日化、保健品和大健康产业。牙膏已在11个省布局局县、地市级市场,销售主体在药店,网络销售和商场也在大力推进,未来做一系列的高原药材牙膏。子公司三宝堂生物已获得3个保健品批号。1.01亿元受让四川华济药业有限公司100%的股权布局中药饮片行业,预计明年可贡献2300万元净利。

  风险提示:招标低于预期、产品销低于预期。

  [NextPage]

  鑫富药业才摘ST就卖壳亿帆系程先锋神仙露面

  来源:理财周报日期:2013-10-07

  整个2012年,鑫富药业先后出售杭州易辰孚特、满洲里鑫富活性炭,以及临安市太湖源镇的相关资产。

  财务数据显示,公司2010年、2011年的净利润分别亏损1.98亿元、2.3亿元。根据相关规定,鑫富药业于2012年5月被戴上“*ST”的帽子。

  实际上,公司近年的连续亏损与其一直推行的多元化经营不无关系。业务版图中,公司曾计划发展活性炭、三氯蔗糖、汽车零部件等3个产业扩大规模。然而,只不过几年光阴,活性炭计提巨额损失、三氯蔗糖停产至今、汽车零部件投产难等事件,宣告公司多元化的战略彻底失败。

  无奈之下,转手上市公司成为林关羽家族退出二级市场的途径。不过,出售资产前,如何让资产的鑫富药业成为一个“净壳”成了关键。

  对此,公司一方面剥离资产,同时未雨绸缪在财报上做足准备。

  整个2012年,鑫富药业先后出售杭州易辰孚特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满洲里鑫富活性炭有限公司,以及临安市太湖源镇的相关资产。三块转手资产对应的业务,正是公司曾计划打造的汽车零部件、活性炭、三氯蔗糖。

  清理过程完毕后,公司还余下PBS、PVB、EVA等三个节能环保新材料产品。对于一家仍在亏损的企业而言,摘帽迫在眉睫。不过,鑫富药业显然早有准备。

  2011年底,公司将前期投资失误产生的不良资产作了大量计提,计提资产减值准备高达1.53亿元。此举一定程度导致鑫富药业在2011年仍出现净利润下滑,然而,2012年公司再未现如此大规模的计提。“这是惯用的财技,公司在计提上洗了个澡,2012年业绩被释放出来”,一位投行人士评价。

  截至去年,鑫富药业营业收入实现6.44亿元,同比增长近30%,净利润扭亏为盈,实现1432万元。今年5月,公司成功摘帽,林关羽家族下一步要做的,就是找到一个接盘者从而退出上市公司。

  预案表示,一旦此次定增完成,程先锋将持股47.27%,取代林关羽家族,成为鑫富药业的实际控制人。

  摘帽成功、资产剥离清晰,鑫富药业就成为一个抢手的壳资源。

  今年7月,公司发布定增公告,拟以7.94元/股向程先锋等10名自然人发行股份2.2亿股,购买其手握的亿帆生物、亿帆药业的100%股权。预案表示,一旦此次定增完成,程先锋将持股47.27%,取代林关羽家族,成为鑫富药业的实际控制人。

  然而,这笔交易却在资产评估方面备受质疑。

  根据预案,亿帆生物、亿帆药业的评估值分别为14.8亿元、1.65亿元,对应的增值率达到6.64倍、1.61倍。截至去年底,两标的净资产分别为1.84亿元、1.05亿元,以此计算P/B,亿帆生物、亿帆药业分别高达8倍、1.6倍。

  毫无疑问,这笔交易在估值方面已经超出行业的一般标准。今年以来,虽然并购市场逐渐火热,医药重组案例屡见不鲜,但P/B普遍保持在5倍以下。

  前述投行人士告诉记者,由于定增重组的方式允许25%上限的配套融资,给标的资产一个高估值,就意味着借壳方可以在市场上获取更多的融资额度。

  对此,负责本次评估的中铭国际在报告中表示,鑫富药业的评估采取收益法。理由是“上市公司中主营业务与亿帆药业完全相同的公司不存在,鉴于难于收集到足够的相同企业的交易案例”,且亿帆的收入、成本、风险可预测量化,因此选择收益法评估。

  不过,这样的评估选择并没有强大的说服力。中铭国际在报告中确认,对标的资产的评估范围主要是其房屋建筑类、设备类等固定资产。而在重组预案中,公司却表示亿帆生物有一处厂房和仓库正在办理产权,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亿帆药业上,其一处土地和仓库正在与政府取得产权。

  这些所有权尚未发生转移的资产,并不能计入公司资产加以评估。实际上,由于亿帆生物不从事生产环节,因此属于轻资产公司。不过,就是这样一些运作方面存在瑕疵的轻资产公司,在被评估时给出如此高估值的价格,值得商榷。

  对比亿帆生物近两年的委托生产独家代理数量看,2012年也仅同比增加1家。

  本次交易更受人瞩目的,是标的资产的持续盈利能力。

  首先是亿帆生物。资料显示,公司成立于2003年底,目前业务模式主要有药品配送、国内外药品代理和委托生产独家代理。所谓药品配送,是指通过与药品生产企业签订配送合同,企业将药品生产企业的药品配送至医院。换言之,亿帆生物实际是一家贴牌的轻资产企业。

  在长期的发展中,公司制定的战略是先在安徽省建设销售网络,随后将范围扩展至全国。自2010年以来,亿帆生物已取得6个产品的全国代理权,销售的药品在全国二级以上医院的覆盖率超过50%。

  而根据财报,亿帆生物2011年、2012年净利润分别实现148.21万元、4307.78万元。2012年,净利润的同比增幅高达惊人的28倍。如果从企业的经营结构来看,去年增长最快的为委托生产独家代理业务,该业务2012年收入2.86亿元,同比增长1.4倍,不过,这不能足以解释业绩的高增长。

  实际上,如果高增长的支撑是来自营销渠道的拓展,那对比亿帆生物近两年的委托生产独家代理数量看,2012年也仅同比增加1家。

  另一个标的资产——亿帆药业的持续盈利也不容乐观。企业控股6家子公司,虽然如新陇海等资产,去年营业收入、净利润分别实现4460.50万元、1330.97万元,保持盈利的状态,不过,亿帆药业存在3家子公司亏损的现象。

  比如合肥亿帆医疗,企业去年净利润亏损接近15.48万元。同时,新疆希望、雪枫药业的净利润也各自分别亏损2.93万元、34.28万元。此次整体打包上市,亿帆药业还被给予高估值,无疑又备受诟病。

  [NextPage]

  莱茵生物植物提取掩耳盗铃重组条件极其苛刻

  来源:理财周报日期:2013-09-23

  “莱茵生物算不上好壳,除了市值偏大以外,最大的问题便是高达10.43亿的负债。”上海某大型券商并购部人士表示

  资质上等之壳,简而概之,是短小干净。短小者,市值小、股本小、股价低。干净者,无债务,无官司,无纠纷,少资产。

  莱茵生物市值19.3亿元,债务偏重,壳资质中等,出手不易。但从市场角度看,卖点不少,盘子小,股东有意愿,无官司,无纠纷,地方监管层态度积极,仍有想象空间。

  为保证新股东取得绝对控制权,莱茵生物适合装入估值60亿以上、年利润2亿(以30倍市盈率估算)以上的资产。

  从市值看,莱茵生物总市值19.3亿元,略高于投行普遍划定的优良壳资源市值15亿元以下的水平线。

  莱茵生物借壳方如果要获取保证控股权,其注入资产估值体量必须足够大。对莱茵生物来说,借壳方要获取50%持股比例,其注入的资产估值至少19.3亿元。这个门槛挡住了大量潜在重组方。为保证新股东取得绝对控制权,莱茵生物适合装入估值60亿元以上、年利润2亿元(以30倍市盈率估算)以上的资产。

  但从股本上看,莱茵生物总股本1.3亿元,低于2亿股本,股本足够小。

  从经营情况看,莱茵生物主业比较单一,并连续多年处于亏损边缘,股东有保壳压力。莱茵生物2007年上市,2010年,莱茵生物首次巨亏2462万元。2011年,其靠处置资产和政府补助直接输血6534万勉强保壳。2012年,莱茵生物继续亏损6601万元。今年上半年,其扣非净利润仅157万,再次面临保壳战。

  从股权结构看,大股东秦本军持股19.77%,前十大股东全为清一色自然人股东,除了创始股东以外,其余股东持股比例全部不超过0.5%。

  2013年一季末,其机构股东持股数量仅44.5万股,几乎可忽略不计。盘子小,加之理性和专业的机构股东少,意味着其二级市场容易被大股东和投行中介操纵,一旦重组,莱茵生物无论何种方案,通过的可能性比较大。

  从资产负债结构看,莱茵生物总资产12.11亿元,总负债10.43亿元,净资产1.65亿元,资产负债率86%。尽管莱茵生物净资产并不大,但最为棘手的问题是负债高达10.46亿。

  上海某大型券商并购部负责人坦承,莱茵生物算不上好壳,除了市值偏大以外,最大的问题便是高达10.43亿的负债,处理相当麻烦,方案设计难度比较大。

  如大股东不同意剥离资产负债,继续放上市公司,新股东后续压力会非常大。但如果剥离,难度极大,须和银行信托等债权人事先协商。

  莱茵生物能否成为壳资源,还须看大股东秦本军愿不愿卖。

  2011年,秦本军已经通过变卖资产勉强保壳,但主营业务实质性改变不大,至今莱茵生物仍在亏损线上挣扎。

  莱茵生物创始股东包括秦本军、姚新德、杨晓涛、蒋安明、李爱琼5人。秦本军、蒋安明为兄弟关系,杨晓涛和李爱琼是夫妻关系,上市前合计持股50%。多年来,原始股东们无心主业,而热衷于套现。5名创始人纷纷撤退,先后套现。至今,秦本军、蒋安明兄弟仅持有莱茵生物22.16%股份,姚新德仅剩8.72%,杨晓涛、李爱琼夫妇几乎减持套现完。

  这在一定程度上佐证,大股东坚守意愿已动摇,关键是合适的卖壳机缘出现。

  接下来,如何处理10.43亿负债,是投行设计交易方案的难度所在。

  从负债结构分析,莱茵生物10.43亿负债主要包括长期借款4.2亿、短期借款1.57亿、预收账款1.22亿,其他应付款1.17亿,专项应付款1.8亿。

  进一步分析,预收账款为客户预付款,是经营性负债,只需到期交货,无需还款。其他应付款大部分是大股东秦本军、姚新德借给上市公司的钱,不涉及外方债权人。专项应付款是预收厂区搬迁补偿款,无需偿还。

  除了负债偏重以外,莱茵生物预计负债为0,目前并无官司诉讼,还算比较“干净”。

  也就是说,真正对莱茵生物形成债务压力的,是4.2亿长期借款和1.57亿短期借款,合计6.77亿。莱茵生物的主要债权人,分别是厦门五矿信托、国际信托、东莞信托、进出口银行。

  明后两年是莱茵生物的还款高峰期。其长期借款到期日主要其中在2014年至2015年,且利率非常之高,东莞信托利率甚至高达10.25%。

  秦本军已全部股权质押给中信证券。二股东姚新德也将其36.94%的股份质押给国海证券。大股东股权质押,其抵押市值4亿,增加交易难度。

  华大基因PE股东云峰基金相关人士透露,华大基因资本运作第一步很可能在香港上市,借壳莱茵生物可能性极小。

  根据实际情况,投行给出两种可行剥离方案,关键取决于买卖双方博弈。

  一是将全部资产负债剥离给原股东,原股东可净得1.6亿净资产,自行解决债务问题。

  二是将资产负债全部剥离给原股东的基础上,原股东转让部分股份给新股东,套现一部分,解决债务问题。

  目前,多个投行并购部并未将莱茵生物列入重点研究、追踪、攻关的“壳资源”库中。而莱茵股份方面表态,目前坚持主业,保壳问题不大。

  市场上关于莱茵生物的重组绯闻并不多。加多宝借壳传闻由来已久,绯闻对象众多,莱茵生物只是其中之一。

  而另一绯闻对象华大基因PE股东云峰基金相关人士已向理财周报透露,华大基因第一步很可能在香港上市,借壳莱茵生物可能性极小。

  广西华锡集团借壳传闻,三年前已有,相对前二者靠谱很多。华锡集团是广西国资委下属公司,铟储量居世界第一位、锡储量占全国总量的1/3。其总资产55亿,体量足够大,足以撑起莱茵生物19.3亿的市值。广西公司借壳向来活跃,当地政府持积极态度。加之华锡集团是广西当地国资,更容易得当地政府支持。

 
关键词: 海普瑞 , 科伦药业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展会信息 | 欢迎扫码下载展会杂志电子版 | 帮助中心 | 国际注册与认证 | 服务指南 | 黄金板块 | 本站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