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月16日举行的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上,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透露,国家中医临床基地建设取得了新进展,已具备承担大型临床研究的能力,构建了国际上首个传统医药科研伦理标准和平台,13个基地的临床实验室通过了ISO15189认证,建立了研究过程四级监察和研究结果第三方评价机制,为中医药协同创新搭建了平台。
王国强指出,2013年,我国中医药工作取得了多方面的进展。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的《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显示,中医药事业保持了健康、平稳、持续发展态势,为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公立中医医院改革中,县级公立中医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在建立健全中医药服务补偿机制上做出了积极探索。无论是调整中医医疗服务价格,保留中药饮片加成,加强支付方式改革,还是落实政府投入倾斜政策,促进中医药服务的提供和利用等方面,都取得了新进展。中医医院持续改进活动全面启动,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首次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覆盖30%的目标人群。同时,中医药服务百姓健康推进行动全面实施,使中医药更加惠及百姓。而中医药对于重大疾病的防治和应急处理能力也在不断增强。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和中医药继承创新体系建设也取得了新进展。师承教育工作稳步推进,中医院校教育改革不断深入,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和职业教育都得到了加强。此外,中医药在外交格局中的地位作用也在不断提升。
2014年,我国中医药工作主要任务的总体要求是以改革创新统领各项中医药工作,着力完善中医药事业发展政策和机制,强化规划统筹,加快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深入开展中医药服务百姓健康推进行动,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深化医改中的作用,切实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和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弘扬中医药文化,推动中医药海外发展,并全面推进中医药事业科学发展。
王国强在讲话中指出,2014年,国家将建立健全体制机制,着力加快中医药协同创新。王国强说:“党的十八大确立了创新驱动发展的重大战略,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了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任务,提出要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这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协同创新对于中医药来说,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通过开展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构建中医药防治传染病临床科研体系、建设中医药重点研究室等,倡导打破围墙、整合资源,中医药协同创新已有一定基础。但也存在不少问题,突出表现为动力不足,机制不畅,政策支持不到位。”
王国强认为,加快中医药协同创新,一要强化规划统筹,部署实施一批协同创新项目,加快服务技术创新、仪器设备研制。二要创建战略联合体,推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企业及金融机构之间深度合作,打破创新主体间的壁垒,尤其要利用好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这个平台和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形成的机制,建立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以及区域特色产业创新集群。三要推进制度创新,研究制定促进跨领域、跨产业、跨学科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政策,加大资金支持,建立中医药科技人才流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