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以来,为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中医药事业发展机制,国家相继出台多项扶持政策与征求意见稿。受国家政策导向、标准出台、保健品走俏等利好影响,2014年上半年,大宗化中医药产品降价趋势可期,相关药品流通行业、中医医疗机构也将面临重新洗牌。
中药注射剂降价首当其冲
过去,由于中药材的种植、运输成本不断增加,中药价格一直居高难下。
随着中医药被确立为大健康服务业支撑产业,在医改不断深入的大背景下,中医药“治未病”、物美价廉的优势正越来越得到认可。2013年10月,国家发改委发布低价药品管理征求意见稿,在众多中成药调价品种中,高毛利率的独家品种和中药注射剂调价幅度备受争议。中国医药物资协会副秘书长韦绍锋认为,部分中药注射剂价格及一些单独定价的中药价格太高,2014年上半年再次降价的可能性比较大。
与此同时,随着国家对健康服务业发展的扶持,人们的健康观念加强,保健药品发展势头迅猛,特别是中药保健品在身体调适、疾病预防方面具有独特的疗效,越来越受到人们青睐。专家预测,今后将形成“大病进医院、小病进小区、健康养生进药店”的消费习惯,而“产业化、集约化可以解决更多人的需求,从而降低成本”。业界普遍认为,随着人们自我药疗意识的增强,具备保健、养生、改善健康功能的产品将大量增长,2014年将成为药店向大健康转型的关键年。
民营中医院有喜有忧
民营中医院在2013年表现不俗,像弘医堂、鹿衔草堂中医诊所、平心堂中医诊所等在第二届京交会上各自斩获不少。据悉,黄枢中医医院获得印尼1000万元融资,在印尼开第二家诊所,成为京交会服务贸易“走出去”项目的重要案例。“我们这里10%是外籍人看中医,从这10%的人群里我们赚到90%的利润。”朝阳区一家民营中医医疗机构老板表示,多种利好因素下,2014年将会有一大批民营中医院相继诞生。
也有专家坦言,“尽管民营中医院现在发展势头不错,但是在2014年需要提升自己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模式,这就需要民营中医院真正获得国民待遇。”北京朝阳区中医协会秘书长赵锡银不久前表示,“医保在民营中医院还没有实施,公立中医院的专家多点执业还未落实,民营中医院缺少专家型医师,人才流失也比较严重。只有这些落实了,民营中医院的服务质量获得较大提高,才会有更多的人选择去民营中医院看病。”
多年来,北京市一直鼓励社会资本创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如今,社会资本在参与公立医院的改制重组上正发挥着愈发重要的作用。资料显示,北京市公布的“京十八条”明确指出,对符合条件的社会办医疗机构给予建设资金、税务减免等支持,实行社会办医疗机构与政府办医疗机构一视同仁的基本医疗保险政策。不过,正如部分专家的担忧,民营中医院目前亟待完善的是服务意识、服务模式和服务质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