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艾滋病病毒这把“锁”的结构,就有望对“锁”配“钥匙”。近日,哈尔滨工业大学生命学院黄志伟研究组在国际上首次揭示了艾滋病病毒毒力因子Vif的结构,拨开了困扰这一领域30余年的谜团,阐明了Vif如何“劫持”人免疫细胞的分子机制,为研制全新艾滋病药物提供了结构基础。该研究对人类最终攻克艾滋病具有重要意义和重要的科学应用价值。
作为艾滋病病毒九大基因中至关重要的影响因素,Vif被学界认为是艾滋病病毒在传播中针对人类进化而生,它通过“劫持”人免疫细胞内蛋白降解系统来降解人免疫细胞内的病毒限制性因子APOBEC3家族成员,从而逃避免疫细胞对艾滋病病毒的识别和防御。但长久以来,人们对Vif自身或者其功能性复合物的原子水平结构解析并未取得进展。
研究中,黄志伟研究组围绕Vif这一“顽疾”,重点解析了Vif五元复合物结构,详细描述了Vif如何“劫持”人CBF-β以及CUL5 E3连接酶复合物的分子机制。这帮助他们看清了艾滋病病毒的结构特征,了解了艾滋病病毒是怎样与人结合,为进一步解决艾滋病治疗难题提供了可能。与此同时,依照“按锁配匙”规律,该研究也为未来艾滋病治疗从“鸡尾酒式”的混合用药方式,转向设计靶向治疗药物开辟了一条新路。
该研究成果论文日前在《自然》杂志在线发表,并作为精选文章在同期《自然》杂志《新闻与视点》栏目中得到重点推荐。据悉,该研究组已与国内某高校药物实验室进行合作研究,迈向了艾滋病靶向治疗药物新的研发阶段。(中国科技网-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