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浙江  盐酸  白藜芦醇  氨基  技术  吡格列酮  吡啶  中间体  制药设备  骨科  原料药  前景广阔  武汉  中成药“避风港”或步其后尘  试剂  机构悄悄潜伏“创新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市场纵览 » 正文

遭受重创的跨国药企仍要面对漫长的恢复期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1-16  浏览次数:104
    对于在华经营的跨国药企而言,2013年是命运多舛的一年。大家都对葛兰素史克(GSK)在2013年 夏天曝出的两桩丑闻(行贿指控和在华临床试验问题)耳熟能详。这两桩丑闻突显了中国医疗经济存在的长期问题。腐败的问题?这当然不是什么新闻。薪水不足的 医生和医院管理人员收受回扣的问题?这是中国医疗系统里早就出现、持续时间也颇长的问题之一,这早已经不是什么新闻。中国药物研发和临床试验的问题?考虑 到中国在扩充这些能力时非常迅速,这也没什么让人意外的。外企被要求遵守与中国国内竞争对手不同的标准?如果这只是新闻就好了。

  那么,葛兰素史克的丑闻为何如此轰动?因为它间接使人们注意到维系上市药企利益的一个基本但越来越牵强的假设:中国的市场准入和营收增长机遇将补偿跨国公司 在其本国市场面临的药物管道不足、专利到期和价格压力等问题。简单来说,他们寄希望于中国市场解决跨国公司在发达国家遭遇到的大多数问题。

  2014年伊始,是时候反思过去几年里制药行业在中国学到的教训了。

  首先,政策对中国医疗行业的影响变得愈加明显。在中国,医疗是政经领域的热点话题,就像其他国家一样。但是,中国的行政官员愿意以牺牲跨国公司的利益为代价 来表明他们的政治观点。跨国公司的违法行为远远比不上中国国内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犯下的过错。中国政府控制并主导着医疗供给,因此看病难引发的不满、失 控的药价和糟糕的医疗质量都是政府造成的问题。

  中国各地每年 都会发生很多针对医生和医疗工作者的暴力袭击事件,这反映了人们对医疗不平等的愤怒。中国中央政府对此心知肚明,他们希望把人们的不满转移至别处。因此, 葛兰素史克等公司的高价药成为了替罪羊。这些公司被指责向医生行贿,从而人为地使药价上涨了30%或以上。然而,向医生行贿的做法已存在多年,这反映了政 府政策导致的中国医生收入偏低和医院资源不足等基本问题。增长严重依赖于中国市场的生命科学公司必须明白他们面临的基本风险:中国越努力扩大医疗服务,公 众对看病难就会越不满,中国政府就越有可能把公众对执政者的愤怒转移到私有营利性实体身上。

  制药和医疗设备企业在2013年更加深入了解到的第二个教训是中国政府对市场准入附加了苛刻的条件。2013年的事件突显了十二五规划的目标:中国希望发展自己的生命科学行业,将把国内市场准入与跨国公司和中国科研机构或行业伙伴之间的技术转移联系起来。关于这是否违反了现有WTO协议或者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等论坛成果的基本问题现在已被提了出来。

  这些协议是否考虑周全或者具有前瞻性,足以涵盖生活科学公司的独特需求?答案未知。这些公司有理由担心,他们将被置于让中国竞争对手获益、但自身全球研发投入却得不到充足保障的境地。这或许就是在华经营的“代价”。一段时间以来,医疗行业已经知道全球医药研发支出将重新平衡,中国的分量将会加大。2013年清楚地表明,这一过程的推进速度将超过有些人的预料,医疗行业对其在合规性方面遇到的法律问题的担忧可能会让他们无法像以前那样对中国政府进行有力抗击了。

  第三个教训也是最基本的教训:中国不像人们曾经以为的那样是跨国公司解决增长和盈利问题的灵丹妙药。几家跨国制药公司已经宣布,由于在华销售欠佳,第四季度业绩将低于预期。其他公司则表示,他们的在华销售团队受到了更加严格的监管,因此2014年销售也将有所减少。德鲁·阿姆斯特朗(Drew Armstrong)报道称,三大跨国药企葛兰素史克、默克(Merck)和辉瑞(Pfizer)指出,他们的在华增速将从2012年的40%跌至2013年的20%。这仍然是引人注目的增长数据,但远远低于药企高管、董事会和投资者对中国市场的预期。

  更糟的是,本应使中国市场充满吸引力的因素(中国中产阶级的出现、快速老化的劳动力人口面临的慢性病负担以及对西方医疗护理的渴望)在不断扩大中国市场规模 的同时,也对政府施加了降低药价的巨大压力。中国政府抑制药价的行动,可能比跨国公司预料的来得更猛、更快。而且,对跨国公司不利的是,中国本土药企已经 证明他们有能力涉足靶向治疗领域,而该领域治疗曾被视为外国公司的禁脔。

  中国仍将是重要的生命科学市场,但它对跨国公司营收和利润的总体影响可能低于预期。北京的执政者们面临着解决该国医疗系统不平等和价格高昂等问题的政治压 力,这不可避免地会使跨国药企遭遇更大的降价压力。为了进入中国市场,跨国公司必须付出怎样的代价?这将在更大程度上变成一个战略问题。显而易见,这个问 题体现了使中美关系陷入紧张的、更高层面上的、未得到解决的地缘政治问题。

  最后,中国为全球生命科学行业创造的机遇可能只是使该行业延迟了需要解决的增长和盈利面临的核心问题:改变专利制度以降低药物研发成本,采取更有效的药物研 发机制,建立国家和企业之间的新型公私合作关系以应对下一波的公共医疗危机,更好地管理治疗成本与生命质量。中国可能无法满足所有人的期望,这将被有些人 视为坏消息,而这种认知可能会促使人们更加积极地去解决那些更高层面上的问题。这对所有人来说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医药地理)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展会信息 | 欢迎扫码下载展会杂志电子版 | 帮助中心 | 国际注册与认证 | 服务指南 | 黄金板块 | 本站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