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目前中国儿童用药市场已有一定规模,但品种少、规格少、剂型少、不良反应多等仍是现存的普遍问题。其中,中成药市场集中度相对分散、化学药市场本土药企占比较低等结构性问题较为明显。
分析指出,止咳平喘祛痰用药、健胃助消化类用药、感冒用药作为三大常见儿童多发病治疗领域易培育大品牌;本土药企应努力突破研发壁垒,重点关注剂型开放、规范说明书、品牌宣传等,以推动儿童专用药市场健康发展。
结构性问题凸显
据统计,国内儿童用药市场规模2012年已达486.9亿元,2005~2012年年复合增长率为11.7%,预计2015年可超过670亿元。若包括医生处方时药品剂量减半部分,估测实际市场规模还要大得多。
发展至今,儿童用药市场初具规模效应的同时,用药结构问题日益凸显:一是批文以中成药为主,但医院用药被化学药占据大半江山,而国产产品占比较小;二是中成药品牌众多,但市场集中度偏低,没有形成全国性的强势品牌。
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1月,我国国产药品批文共18万余条,其中专用于儿童的药品批文仅3000多条,近8成的品种为中成药。全国6000多家药厂中,专门生产儿童药的企业只有10多家。另外,我国3500多个药物制剂品种中,专供儿童使用的只有70多种,占比仅为2.1%,且90%的药物无适用于儿童的剂型。
另外,在我国目前儿童医院用药细分品类中,抗生素类却是占据儿童用药中最大的用药品类,2013年市场规模预计可达92.3亿元。
据记者了解,在儿科化学药领域,几个主要品类市场被数个外资品牌产品占据了大部分份额,比如抗生素用药中头孢克洛干混悬剂(希刻劳)、感冒用药中的小儿伪麻美沙芬滴剂(艾畅),以及维生素类的相关产品等,本土药企市场占比偏低,在市场角逐中仍处弱势地位。
市场分析认为,上述现状一方面说明产能大国和儿童药短缺的矛盾,同时也说明我国企业产品开发偏向于中成药,中药类儿科用药市场竞争程度未来会更加激烈。因此,儿科化学药物市场和适用于儿童的药物剂型开发,未来值得企业更多关注。
相较于化学药物市场,中成药儿童用药本土药企优势十分明显。但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近年来该市场规模持续放量,大品牌却不多,市场集中度相对分散。
据南方所数据,2012年16城市样本医院中,中成药使用类别最多的是止咳祛痰用药、感冒用药和厌食症用药,合计占据超过八成市场份额,产品竞争激烈;前十品牌份额仅占整个儿科中成药市场的46.2%。其中江苏济川的小儿豉翘清热颗粒、鲁南厚普的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和湖南汉森的四磨汤口服液分居前三甲。
有关研报指出,未来,中成药领域的强势品牌缺乏,会成为企业做强做大的一个大障碍,相关企业在这个领域的战略规划值得关注。
以需求为导向
从行业角度看,儿童用药市场的潜力早已被认可,特别是近期国家在推进单独二胎政策,分析估计由将由目前的年出生1600万人增加至近2000万人,这为我国儿童用药市场未来持续放量提供了强大动力。
为推动儿童专用药市场的健康发展,此前国家已专门出台政策,鼓励儿童专用药品研发和生产,扩大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儿科用药品种和剂型范围,完善儿童用药目录;鼓励对儿童专用规格及剂型注册申请加快审评等。
针对当前儿童药物的市场现状,分析人士建议,本土药企首要应将儿童用药作为专科领域进行深入研究,包括新药研发、剂型开放、规范说明书等,以期突破研发生产壁垒,进而扩大市场占比,并保障儿童用药安全。
比如首先要考虑疾病发病率及患病率靠前的市场。据调查,呼吸系统疾病和消化系统疾病在儿童中患病率较高。过去一年,0~8岁儿童患者群体中,患病率较高且患病次数较多的疾病依次是感冒、扁桃体炎、支气管炎、消化不良、肠胃炎和咽喉炎等。
分析认为,上述疾病的儿童专用药缺口较大,止咳平喘祛痰用药、健胃助消化类用药和感冒用药作为儿童常见多发病,容易孕育大品牌,进一步提升市场集中度。而建立一个儿童乐于接受的可爱的产品形象,更有助于药企展开品牌宣传和销售。
另外,儿童用药的推广也是值得企业花更多心思的内容。针对儿童专用药推广,分析建议继续巩固医院优势地位,同时利用医院带动零售终端销售,在已有较好广度的流通领域向深度发展;在较薄弱的零售终端市场则提高店员的首推率,并把“让儿童愉快地服用”通过宣传对家长进行潜意识教育,从而影响其购买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