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升装可乐、号称百分之百纯果汁的蓝莓汁、买一赠一的酸奶——家乐福、沃尔玛等大型超市里,乳品饮料在春节档也发动了强有力的促销攻势。但专家表示,自从《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正式实施后,在年货浓情蜜意暖洋洋的宣传攻势背后,消费者应该理性看清年货中的预包装食品上的营养成分标签,看清成分表,注意糖分、色素和香精等信息,尽量科学购买风味自然、接近原色的饮品。
“每年过年期间和之后一段时间里,前来就诊的糖尿病、代谢综合征患者都会增多,有病史的人病情会加重。”广安门中医院中医内分泌科大夫胡东鹏说,因为放纵吃喝而造成胃出血、急性胰腺炎、糖尿病病情加重的人每年都非常多。
“原则上不建议选择含色素、香精和添加很多糖分的饮料。”空军总医院营养师于仁文说,可以选择将水果榨汁来替代所谓的果汁、果珍等软饮料,既美味又健康;或者根据个体身体情况,选用豆浆和牛奶、酸奶来代替。酸奶因为含有益生菌,不能在其中添加抗生素等物质,也不会让部分乳糖不耐受的人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在日本久居的食品专业博士白石说,曾经全民喝牛奶的日本人,现在几乎每天都吃一杯糖分为零的半固态酸奶。
市场上有一些纯的果蔬饮品也是方便快捷的选择。比如可果美没有添加任何防腐剂、色素、香料和砂糖的“满足一日蔬”需求的蔬果汁,除了水之外,它含有胡萝卜、番茄、红甜椒、茄子、芦笋、菠菜、卷心菜、白菜和浓缩柠檬汁成分,没有任何食品添加剂成分。但它的另外一款“果蔬生活”的果蔬汁里除了浓缩蔬果汁外,却添加了食用香料等食品添加剂。
另外,选择养乐多这样含有大量益生菌的饮品对春节期间的胃肠道能起到很好的清洁效果,能促进胃肠道蠕动,保证肠道菌群平衡。
采买攻略
看清产品类别,果汁≠果汁饮料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范志红说,你看到一盒饮料上注明“咖啡乳”,那它究竟是一种饮料还是一种牛奶产品?如果标签上的“食品类别”项目注明“调味牛奶”,就是在牛奶当中加了点咖啡和糖,而不是水里面加了糖、增稠剂、咖啡和少量牛奶。后者在食品类别上就属于“乳饮料”,而不属于牛奶了。
同样,你看到一液体瓶子上画着漂亮的水果,它属于果汁还是饮料?也要看看产品类别。如果是“果汁”,那就是说完全没有加水。如果是“果汁饮料/饮品”,那就是说,加的水要比纯果汁更多。所谓“饮料”,就是以加水为主的液体食品,无论看起来像果汁还是像牛奶,都是在大量水里加了一点天然配料,还可以加入糖、香精、磷酸盐、增稠剂、乳化剂等等,让口味和质地更加诱人。
营养品质取决于原料及其比例
食品的营养品质,取决于原料及其比例。按法规要求,含量最大的原料应当排在第一位,最少的原料排在最后一位。
比如购买一瓶看起来像牛奶的果味奶,不妨看看其中的配料表。范志红表示,配料表中内容越复杂,这个产品离牛奶就越远。其中你不认识的配料越多,说明非天然的成分越多。饮料产品上通常会注明“原果汁含量>10%”或者“牛奶含量>30%”等字样,这就是在讲其中有多大比例是来自天然原料,其他部分是用没有营养的配料和水调配而成的。
一些早餐奶、果味奶、谷物奶等,是很多人挑选乳制品时的最爱。但实际上,如果查看成分表,自己买回来的风味牛奶,配料表中的第一名是水,而不是生牛乳。这证明该乳制品中牛奶的含量比水低。
消费者购买一种豆浆粉产品,是为了获得其中的蛋白质和其他营养成分。通常蛋白质含量越高的产品,表示其中从大豆来的成分越多,健康作用也就更强。因此,一个100克中含有20克蛋白质的产品,通常会优于一个100克中含有15克蛋白质的产品。
在购买饮料时,为了避免商家玩猫腻,还要仔细看一下营养成分表是按每100毫升的量来计算,还是按照一瓶(500毫升左右)或自己随便定的数量(比如240毫升)来计算的。有时候,由于其中所含能量(糖)太高,商家就选择用100毫升中所含的数值来做营养成分表,消费者猛一看,会以为其中能量较低糖较少,容易被误导。
选择刚刚生产的产品
另外,在保质期之内,应当选择距离生产日期最近的产品。虽然没有过期意味着食物仍具有安全性和口感,但毕竟随着时间的延长,其中的营养成分或保健成分会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例如某种酸奶的保质期是14天,但实际上即便在冰箱中储藏,其中的乳酸菌活菌数量都在不断降低。所以,为了获得其中的健康益处,最好能够选择距离生产日期最近的酸奶。
同时,保质条件也极为重要。比如一种瓶装牛奶或一包豆制品,包装上标明在4至6摄氏度下能储藏5天,若在室温下存放,很可能一天之后就坏掉了。消费者必须注意食品包装上对储藏条件的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