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预见,随着自我药疗意识的提升和OTC企业推动,将会有更多药品进入OTC行列,中成药转为OTC的品种将会更多。今年,我国将有望跻身世界第二大OTC市场,到2020年,我国OTC药品市场规模将位居全球第一。笔者对OTC产品及企业市场趋势分析如下:
我国OTC产品三大发展趋势
“三小”:毒性小、副作用小、使用剂量小。
“三效”:速效、高效、长效。
“三便”:贮运方便、携带方便、使用方便。
OTC产品做大的条件
1.疗效明确、品质优良。
2.原料和产能有保证,生产工艺成熟。中药讲求道地药材,没有道地原料保证的产品,最终必然作假。
3.必须是大病品种,或是疗效显著且独特的小病品种,或未被完全满足需求的疾病细分品类。
4.治疗慢性病或多发病、频发病,需要长期和疗程用药的OTC产品。
5.具有大健康产品性质,同时具备治疗、保健、养生、改善健康功能,如东阿阿胶、江中健胃消食片、京都念慈菴等类产品,与其说是药品,不如说是保健品,一般当成保健品来卖。
OTC产品井喷
值得注意的是,受基药政策限价和招投标限制,很多基药目录内产品在企业没有中标,或企业不具备运作基药市场的能力时,这些产品就会转化为OTC产品,或转换为OTC渠道进行营销运作。届时,OTC产品将实现井喷。
大健康产品越来越多
笔者去年曾提出“大病进医院、小病进社区、健康养生到药店”的消费行为习惯。大健康产品涵盖面非常广泛,可以是药品、食品、保健品、器械、药妆、功能性饮料等。一些古老的中成药类OTC产品会转化为大健康产品,比如鸿茅药酒、江中健胃消食片、京都念慈菴蜜炼川贝枇杷膏。并且药企进入大健康市场的产品将增多,如健康饮料、保健功能茶、健康食品等。
定型装药食同源类中药饮片将成为OTC市场最大的增长明星品类
药食同源类中药可以看成OTC品类,因为定型装药食同源中药(罐装、瓶装、袋装、异型饮片等)符合OTC产品的销售和购买习惯。目前,主管部门批准了多个药食同源中药,新资源食品也涵盖多种中药,这些大健康OTC品类大有文章可做,但市场上除了传统的参茸贵细类产品,真正有产品力的养生中药品类还不多见。
药妆产品必将在5~10年成为准OTC明星产品
皮肤问题,涉及内分泌、微循环、睡眠、激素分泌、身体脏器出问题在皮肤上的外在表现等多种因素,绝非仅靠化妆品遮盖、涂抹、调节、延缓所能解决。笔者认为,中药内外兼修,系统解决皮肤美容问题方案,才是美容方法的根本。要改善内分泌、微循环、睡眠和激素分泌,必须有真正的药妆产品,有药食同源类调理产品配套,甚至有理疗等大健康产品配合。因此,药妆类产品必将是OTC新品类中的明星,马应龙八宝眼霜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OTC企业马太效应明显
1.原来强大的OTC企业将更加强大,两级分化明显
原来在OTC市场上有大品牌产品和市场营销经验、有销售网络和终端资源的企业,将更加强大。国有OTC品牌企业,有团队资源,会推出更多的OTC品牌产品和二线产品,牢牢占领OTC市场,比如三九、广药、白药、滇虹、哈药、康美、神奇、康恩贝等企业。
2.国内处方药企业转型做OTC
由于基药、招投标失利、限价、医院营销费用高昂、回款困难,尤其是医疗系统打击商业贿赂、税收严查等政策使得处方药企业转型做OTC。对一些企业而言,不转型是等死,转型还有一线生机。因为谁早一天掌握终端,谁就掌握了市场,而药品零售连锁近年来不断发展壮大,市场份额逐步增加。
目前,不少制药企业将营销目光转向药品零售终端,到处招兵买马,组建队伍,将其作为药品销售新的增长点,都想凭高投入迅速在OTC市场分得一块“蛋糕”。
3.外企转型做OTC营销
外企在中国一定会慢慢失去优势,外企在国外和中国实行两套标准、两种做法早该抛弃了。中国市场前景广阔,外企不可能退出,且外企高管及操盘手大都是中国人,谙熟中国市场运作,他们自然也会选择转型OTC市场,以规避风险。
已有外企通过并购快速布局中国OTC产业和市场,如赛诺菲收购民生和太阳石、英国快消巨头利洁时并购桂龙药业。
4.强大的国企强力进入OTC市场
目前,好的中成药独家品种大多在国企手中,由于体制问题,国企目前尚未发力,但其拥有优势的产品资源、资金资源、行政资源,流通、零售领域内的国有化运动对国企也是一大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