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年,新的期待。在刚刚过去的2013年,国家在卫生、计生、医药、食品安全、养老等领域颁布了一些重大政策。2014年,公众期待这些利好政策和举措能够落实到位,切实受益;相关领域从业者希望政策和措施为行业发展指明方向。从今天开始,本报将采访业内人士以及公众,请他们说一说对新一年的期待。
2013年12月28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审议并表决通过了关于调整完善生育政策的决议,单独两孩政策依法启动实施。国家卫生计生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预计部分省份今年一季度可以实施这项新政。
希望公众理性决策,助产机构服务能力得到提高,尽快完善配套政策和措施,把这件深得民心的好事落实好。这是新的一年里,公众和医务人员对单独两孩政策的期待。
希望公共服务保障能配套
“儿子今年3岁半了,我和老公都特别想要两个孩子,这下可名正言顺了。”已育有一子的“75后”肖枫梅很高兴。
肖枫梅家住北京,她的爱人是独生子女。肖枫梅说,家里的经济条件再养个孩子没有太大问题,两个孩子做伴,不会太孤单,还可以降低养老风险。
但在大医院生孩子一床难求的现实,也让肖枫梅有些纠结。她告诉记者,就在两天前,她怀孕的妹妹到北京妇产医院建档,却发现该院已经在去年12月25日发布产科建档提示:“我院产科预产期2014年8月底以前建档已满,即使您挂了号,也不能建档,请谅解。”
“我今年35岁了,再怀孕的话已是高龄产妇,希望能在医疗力量相对强的三甲医院生孩子。可到时候万一建不上档怎么办?”肖枫梅有点儿发愁。
天津的“80后”王晶晶虽然很想要第二个孩子,但是入托难、择校贵等现实因素使她和丈夫犹豫再三。“女儿今年2岁多,从她出生到现在,吃喝拉撒、早教,已经花了将近8万元。再要一个孩子,我们就彻底成‘孩奴’了。”王晶晶说,“希望政府能做好相关政策的协调和配套工作,相关公共服务提早做好规划,例如医院、幼儿园、学校的建设等,减轻想生第二个孩子的家庭的担忧。”
青岛的刘霞夫妇在生了儿子后就领取了《独生子女光荣证》。刘霞说:“希望今后生二胎时,能够简化再生育审批程序,方便我们办理相关手续。”
做好怀孕前身体状况评估
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公布的数字,单独两孩政策在全国范围内将影响1500万人~2000万人。该委前期开展的生育意愿调研显示,他们中的50%~60%愿意生育第二个孩子。与政策放开相对应的是,待产妈妈数量将增多,高龄产妇和高危妊娠也将增多。
“单独两孩政策的实施对老百姓来说是好事,但是希望符合条件的夫妇根据身体状况、家庭能力等做出理性规划。”北京市海淀妇幼保健院院长张运平教授说,随着年龄的增加,妈妈们在孕育第二个孩子时,可能会面临一些风险,比如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可能增加妊娠的风险,高龄产妇胎儿出生缺陷的发生率会增加。
“准备怀孕的妇女,尤其是35岁以上妇女,一定要提前半年到正规的医疗机构进行孕前咨询和孕前保健,进行常规的妇科检查,评估当时身体状况是否适宜生育。”张运平建议。
助产机构服务能力应跟上
据预测,在新政实施的最初五六年内,每年多出生的人口为200万左右。为了满足单独两孩政策实施后助产服务需求,不少地区表示将采取措施,扩大产科床位比重。
在张运平看来,比增加床位更重要的,是助产机构有没有足够的服务能力,这包括孕前保健、围产期保健、产前诊断、新生儿疾病处理等。他呼吁由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牵头,对综合医院妇产科及妇幼保健机构进行规范化培训,尤其是加强对低年资医生的培训,提高服务水平和应急能力。
北京市某二级助产机构的一位负责人表示,目前存在的妇产科床位一床难求的现象主要是结构性问题,即三级医院人满为患,一级、二级助产机构利用率不足,三甲综合医院的产科及妇产医院压力凸显。他希望通过推动三级医院对二级医院的指导,提高二级医院的服务水平,增强基层医院的信任感。建立转诊绿色通道,一旦遇到紧急情况,可以将患者迅速转诊到三级医院。(健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