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浙江  盐酸  白藜芦醇  氨基  技术  吡格列酮  吡啶  中间体  制药设备  骨科  原料药  前景广阔  武汉  中成药“避风港”或步其后尘  试剂  机构悄悄潜伏“创新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前沿科技 » 正文

艾滋病复发病例激励研究人员探索治疗艾滋病方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1-07  浏览次数:99
    两名原本被认为已经“痊愈”的艾滋病患者病情复发,给苦苦寻找艾滋病治疗方法的医学界泼了一盆冷水。不过,媒体1月2日报道,在不少艾滋病研究者看来,艾滋病“治愈”失败带来的不仅是失望,更多的是启示。

    为“飞跃”铺路

  美国波士顿布莱根妇女医院医生蒂莫西·亨里奇和丹尼尔·库里茨克斯2013年7月宣布,由他们主治的两名艾滋病患者在接受骨髓移植手术后,体内没有检测出艾滋病毒,可能已经被治愈。

  但随后几个月内,这两名被称为“波士顿患者”的男子体内先后出现艾滋病毒“卷土重来”迹象,两人重新开始接受抗逆转录病毒疗法治疗。

  路透社2日援引研究人员的话报道,两名患者病情复发令人遗憾,但这种遗憾可能为在寻求艾滋病毒治疗方法方面实现“飞跃”奠定基础。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艾滋病毒研究者史蒂文·迪克斯说,“治愈”失败“对患者而言肯定是后退,但对(艾滋病研究)领域而言却是进展,因为这一领域现在获得了更多相关知识。”

  检测待加强

  按照迪克斯的说法,两名患者病情复发传达的“首要信息”是,目前用于检测人体内艾滋病毒的手段不够“敏锐”。

  这一说法得到两名患者的主治医生印证。亨里奇说,两名患者的病情变化表明,艾滋病毒在人体内能够“巧妙”寻找藏身处,以躲避人体免疫系统和药物的作用。

  他说:“通过这项研究,我们发现,艾滋病毒的藏身处比先前所知更深、更持久,现有艾滋病毒探测标准可能不足。”

  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艾滋病毒研究专家莎伦·卢因说:“我们从中学到不少东西,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即使非常少量的(艾滋)病毒也能导致病情复发。这清楚表明,我们需要更好的找出病毒的方法。”

  “双向出击”法

  以往几乎没有艾滋病研究者敢把“艾滋病”和“治愈”两个字眼联系在一起。但近年来,多个艾滋病患者被“治愈”的案例使研究者获得信心。 目前医学界公认艾滋病已被“治愈”的第一人名叫蒂莫西·布朗,来自美国西雅图。布朗曾患艾滋病和白血病,2007年在德国柏林接受骨髓干细胞移植后,艾滋病毒检测一直呈阴性。

  美国研究人员2013年宣布,“功能性治愈”一名出生时即感染艾滋病的女童。“功能性治愈”指人体内艾滋病毒被控制在极低水平,在不接受治疗的情况下机体免疫功能正常。

  卢因说,不论是上述成功案例,还是两名“波士顿患者”的案例,都激励研究人员探索治疗艾滋病的不同方法。研究人员如今更加坚信,要在治疗艾滋病的道路上取得进展,最佳方式是“双向出击”,即一方面抑制艾滋病毒,另一方面增强人体免疫系统。 “我们需要双向出击——降低病毒水平,同时增强免疫反应。两者缺一不可,”她说。(新华网)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展会信息 | 欢迎扫码下载展会杂志电子版 | 帮助中心 | 国际注册与认证 | 服务指南 | 黄金板块 | 本站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