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年内出台中成药调价方案的预期终未能兑现,成为跨年难题。一直以来,业内对中成药调价方案都是雾里看花,市场预估的降价幅度说法不一,其中独家品种和中药注射剂价格降幅最具争议。
值得一提的是,不同于发改委历来“只降不升”的调价方针,部分低价中成药将有望在此轮降价中幸免,甚至还有提价可能。去年10月,发改委下发低价药品价格管理征求意见稿,一改往日限制最高零售价的单一管理思路,拟对低价药品设定单日费用上限,生产企业可在上限范围内对药品自主定价。
中成药降价继续难产
2013年1月,发改委发布第31轮药品价格调整方案,医保目录化药全品类降价方案落定,而医保目录内的中成药价格调整则成了待解之谜,迟迟没有出台。
事实上,制定中成药调价方案在2012年就已被发改委提上工作日程。据大智慧通讯社此前报道,早在2012年9月,发改委便已对中成药开展成本摸底工作;进入10月后又先后两次召开中成药价格评审座谈会,为调价做准备。
2013年以来发改委先后多次组织内部会议对调价方案进行讨论,虽尚未正式出炉,但目前来看发改委中成药调价方案已接近完成,何时落地只是时间问题。12月初,发改委药品价格评审中心在北京召开专家会议讨论中成药调价事宜。一药企消息灵通人士透露,“本次会议可能是对着目录再确定一遍”。另一个药企人士也表示,本轮讨论结束后,中成药调价目录可能送审价格司走流程。
降幅扑朔迷离,独家品种最受争议
同步于调价工作推进,业内讨论声也不绝于耳。不过和年初中成药降价趋于“温和”的猜测相比,目前市场对降幅的预判明显悲观很多。
考虑到国家政策对中成药一直以扶持为主,且发改委此前针对中成药的降价幅度和频率明显低于化药品种,加上发改委放出的“有升有降有保”调价原则,市场此前普遍预计中成药的降价幅度较温和。
不过,一位接近国家发改委人士向媒体透露,此轮中成药的调价标准将以“全国平均中标零售价为上限”,这意味着中成药降价将对实际中标价“开刀”。此前化学药降价多以“最高零售价”为参考确定降幅。
而在众多中成药品种中,高毛利率的独家品种和中药注射剂调价幅度最受争议。“国家对独家品种的降价政策可能会推行谈判制,大幅度降价的可能性不是很大。”在2012年年末,国内一位拥有中成药注射剂的生产企业公司高管曾这样说。不过,在现在看来,这种想法可能只是药企的一厢情愿。
值得注意的是,发改委相关部门在今年的中成药企业成本摸底上采取“区别对待”,部分中成药企业连续接受多次调查,而个别拥有独家品种的企业却未受到调查。这一情况使业界陷入困惑,有行业分析师认为,这或许说明,发改委在一些品种的降价上将采取“强硬”态度,不会给企业太多申诉的机会。另有业内人士指出,如果按照成本核算,利润较高的中药注射剂品种“可能出现额外的降幅”。
低价目录将出台,能否涨价有待考证
不同于独家品种的降价风险,部分中成药或许能在此次降价中幸免,甚至还有提价的可能。
今年10月,发改委下发低价药品价格管理征求意见稿,将890个品种纳入低价药品目录清单,对这些品种,发改委计划取消原政府制定的最高零售价,改为只限定日使用费用(即化药3元以下,中成药5元以下),生产企业在该范围内根据成本和市场情况自主定价。区别于发改委历来只降不提的药价管理思路,低价药品目录出台为部分生产企业涨价创造契机。
不过,相关生产企业能否真正受益还有待验证。“只能说降价的利空释放了,药品销售还要通过招标降价,想提价不是那么容易。”业内人士认为。
相较之下,OTC药品提价则容易得多。一家中药OTC企业相关负责人指出,药店追逐高毛利,更倾向销售高价药品,因此低价药在OTC销售时,容易受到药店的打压。如果企业能够自主定价,提高相关品种的价格,不仅会刺激药品销量增长,公司毛利也将得到提升。
新年钟声敲响,发改委这份“跨年大礼”究竟何时才能送到众药企手上值得关注。对中成药的降幅是大是小?是否会真正触及生产企业的切身利益抑或只是在最高零售价和中标价之间玩数字游戏?而低价药品目录出台会真正给低价药生产企业带来福音,涨价预期能否兑现?大家请继续关注。(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