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国务院医改办发布《关于全国基层医改政策落实情况督查工作的通报》后,在2013年的尾声,部分省份正在加快基药招标工作的节奏。对此,本文将对山西、河南、新疆3省份2013年的基药市场运行状况进行梳理,以期为各省接下来的基药工作的开展提供经验。
河南
暗流涌动的增补
新版国家基药目录公布之后,省增补目录成为了一个排在第一位的关键词。增补多少、如何增补、什么样的品种能够进入、什么时候开始增补和什么时候公布增补目录、增补规则是否公开、是否需要一个公开的增补程序成为所有关心河南基药市场各个利益链条的中心话题。
5月份河南全省选择了30家有代表性的、不同层次的医院进行了增补品种的调研工作。据说调研之后的7月份就很快会公布结果,但至今增补目录也未出炉。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该省增补工作已快开始或行将结束,品种数量至少也会在150种至200种之间;进入增补目录的品种必须是国家医保或河南省医保或河南省6月份公布的新农合品种,不是以上三项之中的其他品种一律没有进入增补目录的可能;预测河南本土如辅仁、宛西、羚锐等企业或许和全国其他省份一样成为最大的赢家;独家品种或许会成为一大亮点。
此外,增补品种的选择范围可以确定的是从3个方面筛选:2011年河南基药增补的200种会留下一部分品种;根据实际调研市场真正需要的常用普药品种;独家剂型独家规格或独家品类的品种。
形式主义的520过渡采购政策
国家卫生部公布520基药目录,要求全国各省在5月1日开始实施,这很像是形式主义。试想从目录公布之后的短短1个半月时间里,如何实施?在时间上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于是,5月底河南省公布了过渡期520基药目录采购政策,核心内容包括:从5月1日开始实施520目录,在新一轮基药招标之前实施过渡期的政策;实行以区县为单位的带量议价采购政策,实行量价挂钩的谈判机制;520目录中的品种价格要求不高于河南省标中标价格,没有省标的要求不高于国家发改委制定的最高零售价。
这是一个很模糊的政策,也是一个在执行层面很笼统的政策。执行到现在,百花齐放,有些区域明确表态不执行,如郑州;有些区域是犹抱琵琶模棱两可,不表态也不反对执行;有些地方貌似按照带量采购议价的方式执行,但整体上能够执行的区域不是很多,力度不是很大,本质上就是一个形式主义的结果,追求行政层面的皆大欢喜。
加速转型的商业格局
政策的变化是行业发展趋势的导向和风向标,围绕着政策的转变作为配送主体的商业公司2013年是一个加速转变的年度。
圣光集团以县级公司整合为突破口的县级联盟深入推进,已经号称108将,即108个县级单位联盟,几乎涵盖了河南主要的县级公司。
国控和华润地市公司的收购和整合已经由点到面初具燎原之势,河南九州通以输出管理为核心的合作体系也在加速整合。
该省地市级的巨头们如商丘百川、商丘华杰、嘉信、新先锋、一顺,洛阳的鼎信、明康,新乡的爱森、华方通、新博源,都在向深耕当地基药市场的方向快速推进和转型。所有的整合都围绕着国家政策和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而变。
山西
推进速度慢
山西省3年药品总量预计可达到100亿元,而2013年山西省基药销售总量不足9亿元以上,仅占到山西整体药品规模的9%(行业11%),和行业相比,无论是执行进度还是销售规模都有很大差距。而在推行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回款周期长且回款不及时。国家要求基药回款周期为2个月,山西省基药支付平台回款周期为3个月,但实际执行回款周期都在3个半月、4个月甚至4个月以上,基药配送商业资金压力很大;
新农合总费用控制销量受限。新农合总费用如果超出,医院就不再进行点配送。基药执行乱,市场经常有药品从卫生院倒流市场的现象。从整体来看,山西基药推进的速度慢,运行的机制还不完善,模式也不成熟。
对于基药产品运行情况,该省目前执行的是“国基307+省基209”,共516个品种。基层用药中排名最靠前的品类是抗感染药和心脑血管、感冒类、补益类。基层用药中排名最靠前的产品是舒血宁,其中,神威和珍宝岛的舒血宁主要集中在等级医院销售,石药银湖和朗致万荣的舒血宁主要在基层销售,年销1500万支/年左右。舒血宁进了本次山西基药增补目录,在接下来的招标中竞争将会异常惨烈。
配送规模偏小
山西有98家商业有基药配送资格。全省基药配送规模大、配送率高的前三位的是国控山西、国药山西、山西康美徕药业,其中国控山西以总规模1.5亿元居首位。
国控山西全省有5个子公司,基本能覆盖到全省各个区、县,配送率在80%以上;国药集团总规模预计1.2亿左右次之,山西康美徕药业总量预计在8000万左右排第三,康美徕在晋城、长治、吕梁等这些城市有很高的配送率。
区域性商业在本地区终端渠道配送率高总规模较大的有:运城的亚宝药业,总规模预计1.5亿左右,大同的福源药业,总规模预计6000万左右,晋中的祥源药业、新都药业,这些商业在当地都具有绝对的优势。还有吕梁的永宁药业,临汾的宁乐药业,忻州的忻州药业集团,阳泉的咱家物流等在当地也有较好的覆盖。
从商业整体来看,基药配送规模都偏小、散、集中度不高,基药的配送也都处于摸索和终端的磨合中。
新疆
执行力度遭质疑
新疆年药品销售总额在150亿左右,乌鲁木齐约占60%,其中零售与医疗终端占比为20%和80%。因无具体数据披露,业内估计基药销售金额不超过10%。乌鲁木齐人口较为集中,等级医疗市场集中度高,无费用投入的基药品种销售差。市内前几的医院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年营收8个亿、新疆医学院附属医院年营收9个亿、铁路职工医院年营收1.25个亿。
新疆全区医院820家,其中综合医院641家,中医医院46家,专科医院83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6120家,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683个,街道卫生院9个,乡镇卫生院913,村卫生室9825个,门诊部(所)4690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464个,其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16个,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4个,妇幼保健院(所/站)90个,卫生监督所(中心)128个。
新疆基药执行总体来说并不理想,好的地区如克拉玛依、喀什基层医疗机构基药覆盖率能达到90%以上。乌鲁木齐的社区去年底今年初才启动,和田、哈密、库尔勒几乎没动。
“执行不理想的部分原因是基层医疗机构实行零加成,而相应的补偿机制却没有同步到位。”有业内人士表示,以前以药养医医疗终端药品可加成15%-20%,现在平进平出,那么,钱从哪里来?一个地区以一个亿的基药预算,国家拨2、3千万,剩下的地方财政自己想办法。地方财政本身就有缺口,现在还得划一部分出来支持基药。所以执行好的小比例用非基药,执行不好的大比例用基药。
商业配送无大碍
新疆的配送以新疆新特药和九州通为主。新特药几乎可以覆盖全部的二、三级市场和70%-80%的乡镇终端,年营收50多亿。九州通的二、三级配送稍弱,乡镇终端大部分可覆盖,年营收20多亿。两大巨头几乎可解决疆内配送。
除两大商业外,新特药西部药业、部分地区如北疆(石河子、奎屯、乌苏等)有新宇、伊犁有利生、喀什有喀什地区药业、巴州有仲景、阿克苏有龟池、博州有博州地区公司、和田有艾则孜、昌吉有神木。
大部分配送商业区内配送都没问题。按规定,卫生厅只要收到3次配送投诉便取消配送资格。医疗终端回款有好有坏,比如喀什、河田地区的乡镇卫生院有拖到一年左右的,年初1-2月的款至今未结。
新疆内最大的民族药业与新疆新特药签了独家配送,但由于回款问题这两区域只配2、3级医院,乡镇卫生院由厂家自己配送和结款,也有3-6个月不等的承兑。财政不拨款,医院拖商业,商业再拖厂家,最后是厂家不发货,商业不送货。乌鲁木齐、昌吉、克拉玛依是回款较好的区域。
新疆基药标预计在2014年春季开展,非基药放在下半年,以降价为关键词,目前说法不一,即便是流传了很久的增补也还没有明确,只能是见招拆招。基药招标、非基药招标按流程往前。下一基药标期厂家究竟吃甜尝酸,还要看医保保障、政策配套。(医药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