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浙江  盐酸  白藜芦醇  氨基  技术  吡格列酮  吡啶  中间体  制药设备  骨科  原料药  前景广阔  武汉  中成药“避风港”或步其后尘  试剂  机构悄悄潜伏“创新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正文

医药业16股今年股价翻番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12-25  浏览次数:98

  前言:2013年,医药行业不平静,反贿赂、降价、控费等各种因素杂陈,外围环境复杂。医药企业在痛苦中挣扎,在浴火中寻找重生。

  作为A股市场的防御性板块,医药业在2013年下半年其“防御性”功能并没有凸显,各种因素不时冒出来,影响了“防御”功能的发挥。例如,由葛兰素史克引发的反商业贿赂调查,波及到其他外资药企和国内药企,引发了社会关于药企营销模式、医院“以药养医”模式、高药价的大讨论;药品、医疗器械的质量、安全问题,犹如黑天鹅一样,对相关公司的消费市场和股价都产生了冲击;医保控费、药品降价的预期都可能侵蚀相关药企利润……

  国泰君安的一份研究报告认为,在反商业贿赂、医保控费、药品降价压力下,医药行业业绩增速或下滑至10%—15%.

  然而,医药行业并没有因为这些因素袭来就失去其应有的魅力。展望未来,医药行业仍然是投资的重点。药企在年底之前达到新版GMP要求、104项医疗器械行业标准的颁布,为这个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奠定了基础。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等12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重点行业企业兼并重组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发布的《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实施的放开单独二胎政策、让农民落户城市以及延迟退休政策等,都将给整个行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及投资机会。

  药企利润率依然高企

  原研药中成药价格酝酿“放血”

  “看病难”、“看病贵”的背后是药企的暴利,而暴利永远不是通行的规则。

  从政策动向看,政府未来可能先对销售毛利率较高的原研药和中成药“开刀”:原研药的超国民待遇将不再,而中药保密品种以及独家品种则将面临价格“放血”。

  今年4月7日,北京市卫生局公布《2012年北京市基本药物集中采购中标(成交)候选品种目录》,根据招标结果,此次总体中标价格较2009年版的《基本药物目录》实施的基药采购价格下降约26%,预计每年可减少社会和医保支出9.73亿元,其中,外资原研药价格出现了10%的降幅。北京的这一措施,被视为全国各省医药招标工作的风向标。

  7月3日,国家发改委办公厅发布对60家知名药企和上市药企关于成本、价格调查的通知。此次调查是为了解和掌握药品生产流通过程中的成本、价格及有关情况,及时制定、调整药品价格。

  从目前情况看,药企的利润率依然高得可观。今年1月至9月,据申银万国行业分类,175家医药生物上市公司的平均销售毛利率为44.76%,而销售毛利率在45%以上的上市药企有84家,占该分类下公司的一半。其中,舒泰神和冠昊生物的销售毛利率均在90%以上。

  医药企业的高利润率表明市场价与成本价之间有较大差距,国家发改委今年的摸底调查无疑为药品价格改革做了很好的铺垫。综合各种信息,中药价格将首先被动手术。

  数据显示,55家上市中药企业2013年前三季度的平均销售毛利率为50.14%.其中,有28家企业的销售毛利率在50%以上,佐力药业、上海凯宝、中恒集团、益佰制药的销售毛利率在80%以上。

  而在中药领域,真正的高价药是一些中药保护品种和保密品种。据了解,拥有国家保密品种和保护品种的生产企业,在市场营销中具有自主定价权、专利保护等优势。这些品种在独特的产品功效和强大的营销策略下,成为相关药企搂钱的耙子。

  有媒体报道,日前国家发改委召集地方相关部门和专家学者商讨中成药品种降价事宜,涉及国家定价范围内所有中成药。目前的调价原则为“有升有降有保”。“有升”主要指低价品种,必须是国家药典中规定的临床必备或急救药品,将适当提价。“有保”主要指原材料价格上涨较多的中成药,主要是平价品种以及国家机密级处方药品,以先行零售价为基础进行5%-10%的微调。“有降”主要指在地方招投标中享受优质优价的中药独家品种,降幅会达到10%以上,最高降幅为25%.

  降价,犹如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中药企业头上,成为这些企业心中挥之不去的痛。“这可能对公司业绩产生重要影响。”一位中药上市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中药价格受原材料价格影响很大,上游价格的波动会影响下游企业的利润变化,采取一刀切的政策势必会错杀。”

  除了中成药有降价可能,另一个可能降价的品种就是原研药。

  一直以来,原研药一直享受着超国民待遇。一些原研药在专利保护期过后,在我国仍然享受定价、招标等方面的政策优惠。如在价格上,过了专利保护期的原研药要比国内的仿制药价格高出几倍甚至几十倍。在“以药养医”的模式下,原研药得到医院和医生的青睐,而国内药企生产的仿制药却遭冷落。这一方面不仅加剧了社会上对“看病贵”埋怨的声音,一方面也让国内药企无资本进行创新药研发。

  取消原研药的特殊权利在国内医药行业呼声渐高。

  医药板块全年涨幅逾40%

  并购重组是幕后推手

  并购重组是2013年中国医药市场的一大热点。这轮并购热潮始于2012年下半年,是政策与市场共同催生的产物。

  一方面,今年初,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等12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重点行业企业兼并重组的指导意见》,要求以汽车、钢铁、水泥、船舶、电解铝、稀土、电子信息、医药等行业为重点,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另一方面,IPO暂停、新药审批放缓等原因,都加速了医药行业并购步伐。

  不同的企业类型有不同的利益诉求。一些现金流充裕的企业意图扩大自身规模和提升竞争力,如复星医药、同仁堂、华润集团、康美药业等;大型制造企业则希望通过并购保证大体量下的稳定增长和市值提升,如天士力、新华医疗、以岭药业、中恒集团等;而中小型医药企业将通过并购获得超出行业平均的增速,如上海凯宝、誉衡药业等。

  据统计数据,按照申银万国行业分类,截止到12月20日收盘,175只生物医药股股价平均年涨幅为45%,年涨幅超过100%的有16家,年涨幅超过40%的有75家。而这些公司股票的涨幅如此之高,多与其重组预期或者重组行为有关。

  例如,*ST生化的年涨幅超过380%,居该板块首位,很大程度上与其自身剥离负资产、避免暂停上市有关。此外,上海莱士的年涨幅超过279%,成为仅次于*ST生化的牛股,其多次发布重组方案对公司股价的上涨也起到了推动作用。

  据统计,今年以来,包括新华医疗、四环药业、康芝药业、嘉应制药、乐普医疗、联环药业、*ST吉药、京新药业、鱼跃医疗等上市公司发布了并购重组、购买资产的方案。

  今年以来,上市药企之间的兼并重组也较多。例如,中国医药吸收合并方式整合天方药业;广州药业增发A股吸收合并白云山。此外,由于IPO暂停,一些医药公司谋求借壳的方式上市。例如,12月21日,洪城股份发布《关于重大资产重组事项获得中国证监会核准的公告》,江苏济川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全国制药百强企业,拟借壳洪城股份实现上市。

  有分析认为,目前中国医药市场尚处于“小、散、乱”的大环境之中,通过兼并重组整合资源,已成为医药企业发展壮大的有效捷径。未来,随着医药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医药行业的并购仍将围绕收购竞争力品种和潜力在研品种、拓宽主营业务范围和种类、产业链上下游延伸以及借壳上市四条主线深度展开,并将出现大型医药集团。

  葛兰素史克案引发行业地震

  整肃风暴并未发现更多黑洞

  今年6月底,葛兰素史克在华涉嫌商业贿赂,引发了整个医药行业的地震。

  葛兰素史克中国区多位高管被警方拘留。随后此事波及到其他外资和国内药企,包括阿斯利康、雅培制药、诺华、辉瑞、赛诺菲、礼来等跨国制药巨头也传出遭到相关部门调查,国内药企如正大晴天、甘李药业、上海医药也被爆出存在商业贿赂的嫌疑。

  此后,8月14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发布文件决定,自2013年8月15日至11月底,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不正当竞争专项治理行动。此外,国家卫计委召开专项会议,审议并通过了《2013年纠正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专项治理工作实施意见》,要推动源头治本,完善药品集中采购制度,规范医药购销秩序,降低药品虚高价格。卫计委还成立反商业贿赂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并从10月14日开始到各地暗访。

  一时间,相关药企纷纷取消“大会”、“小会”,医药代表不敢进医院,医生纷纷避见医药代表。

  随着政策的收紧,作为A股市场的防御性行业——医药行业结束了上半年的行情,进入了下半年的调整期。

  三季报出来之后,葛兰素史克的主营业务处方药和疫苗在华销量下滑61%.这更加深了投资者对医药行业的悲观情绪。

  但值得注意的是,早在2006年,国家相关部门就曾对医药行业进行整顿,当时对该行业产生的冲击让经历此事的人都不寒而栗。但是这次反商业贿赂风波涉及企业范围并不广,今年相关部门调查的只是那些被举报的企业,而截止到目前,也并未给出任何相关处罚。

  而行业的问题并没有“一洗了之”。据记者了解,一些药企会向医院和医生提供回扣,并将之计入到销售费用之中。从今年前三季度的数据来看,175家上市药企的销售费用总计达522亿元,去年同期为413亿元,为近4年来最高。这意味着此次医药行业的“整风”,并没有从根本上切除行业的痼疾,以药养医模式没有改变,医院、医生仍将是企业行贿的对象,这是困扰行业发展的潜在风险。

  上市公司负责人在谈及商业贿赂一事时,亦是面露难色,表示做到“举世皆浊我独清”很难。目前医药行业的竞争十分激烈,如果一家药企的销售方式不“另辟蹊径”,终究会被竞争对手的产品所代替,而这最终会影响到公司的业绩。

  12月17日,葛兰素史克公司宣布将改变营销策略,停止直接向医生支付报酬以销售药品的营销方式,不再把医药代表酬劳与医生处方数量挂钩。在外界看来,这样的表态当然让人欢迎,只是能否付诸实施、一以贯之,还有待观察。而其他企业能否效仿更是未知数。

  在记者看来,相关药企应改变旧有的营销方式,不可告人、秘而不宣的那些所营销模式迟早会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而政府必须构建一套将医院、医生个人,公司和社会利益结合起来的机制,否则,每一次整风只是让恶习收敛、而后复发,不会从根本上解决。

  质量问题如同黑天鹅

  药企求索全产业链模式

  对于产品,质量无疑是第一生命线,药品更是如此。

  2013年,“假冒伪劣”、“重金属超标”、“虚假宣传”等成为医药行业被曝光质量问题时的高频词汇。多家医药公司被爆出药品质量存问题、销售假药,这不仅影响到其销售,也深度影响到其品牌形象。

  今年2月,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卫生署称5款云南白药中成药含有未标示的乌头类生物碱。3月,媒体曝光广东宝山堂利用山银花的枝、叶提取生产维C银翘片。5月,香港卫生署公告同仁堂“健体五补丸”被检测出水银含量超标。此后,同仁堂旗下的“牛黄千金散”和“小儿至宝丸”又被媒体报道称含有朱砂并涉嫌超标。

  此外,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也在一定时间内受到了质疑。根据国家食药监总局公布的数据,2012年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共收到14个大类中药注射剂报告10.3万例次,比2011年同比增长58.2%,其中严重报告5500余例次,占5.3%.一时间,关于中药注射剂废存的讨论引起市场广泛关注。

  近期深圳康泰生物制品公司出产的乙肝疫苗在婴儿接种后,连续在湖南、广东、四川等地发生疑似异常反应,已出现数例死亡病例,国家食药监局、国家卫计委公告暂停使用的事情,再次引发人们对疫苗安全的怀疑。

  除了生产药品、疫苗的企业存在问题之外,出售假药也会让企业形象瞬间在人们心中“灰头土脸”。12月13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公告称,在保健食品执法检查和抽检中,发现“赛而牌维美克减肥颗粒”等21种产品含有违禁化学药物成分,经核实上述产品为假冒保健食品。而在销售这21种假冒保健食品药店名单中,九芝堂和哈药集团两家上市公司榜上有名,而哈药集团今年以来这已经是第二次被食药局点名。

  这一系列事件的出现,都会在消费市场和资本市场产生巨大影响。遭遇点名的上市公司股价会因为产品质量问题而有不同程度的波动,而与此同时,其品牌的信誉度也会受到一定程度影响,消费者对其的信任度也会有所降低。

  为了保证产品安全,一些上市公司开始投建全产业链模式。康美药业已先后在全国各地投资超过50亿元,建立17个涵盖药材种植、中药材交易市场、现代物流中心和产业基地等业务的企业。东阿阿胶在上游布局20个养驴基地,对原料进厂到投料,实现产品质量全过程监控、可追溯。

  企业这样做,一方面是因为一些不安全因素的存在,另一方面也是对其自身长远发展的重视。医药原材料的种植、药品疫苗的生产销售任何一个环节都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哪个环节出错都会引起人们的生命危险。企业对产品负责,就是对自身品牌、百年基业负责。同仁堂“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应成为所有制药企业共同恪守的古训。

  医保控费持续发酵

  贵重药品等占比遭遇“封顶”

  自2010年开始,我国医保覆盖面急速扩大至超过13亿人,覆盖率达95%,成为全球最大的医保体系。全民医保体系的建立,是新一轮医改至今的最大成果。然而,随着覆盖面越来越广,医疗需求增长,导致医保基金告急,全国医保部门不得不拉起医保控费的大旗。

  根据财政部公布的2013年社保基金预算情况,2013年全国城镇职工基本医保基金收入预计达6189亿元,同比增长11.2%,低于过去5年20%左右的平均增速;该项支出预计为5379亿元,比上年增长15.5%.另一方面,新农合和城镇城乡居民医保等居民基本医保基金收入2013年预计为3763亿元,同比增长17%,该增速也低于此前平均增长水平;该项支出预计为3426亿元,比上年增长15.3%.

  有分析认为,由于2009年以来参保人数趋于稳定,城镇医保筹资增速已出现明显下降,预计未来3年-5年内职工医保筹资总额增速将逐步回落。这意味着,未来筹资增速将趋势性下降。在按项目付费为主的医保结算方式下,医保筹资增速下降,长期看来必然会成为医疗支付的瓶颈,而控制医保支出将是未来各地医保要面对的问题。

  去年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卫生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基本医疗保险付费总额控制的意见》,决定用两年左右的时间,在所有统筹地区范围内开展总额控制工作,以控制医疗费用的过快增长。按照人社部的设计,全国要在2014年内完成医保总额预付制改革。而根据此意见,今年以来,全国大部分省份都已提出全面实施医保总额控制的要求。

  今年,四川省卫生厅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贵重药品、高值医用耗材和昂贵医用设备采购使用管理工作的通知》,对贵重药品和高值耗材以及自费药品在各级医疗机构中的使用金额占比作出了明确的上限规定。据了解,这是国内首个对贵重药品等的使用金额占比上限进行约束的文件,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医院医保控费力度。

  在目前的药品加成政策下,外资产品一直是医院和医生青睐的对象。随着医保控费大范围实行后,医院控费意愿增强,医生的处方行为也会受到影响。有分析认为,仿制药、原研药、各类辅助用药、高值耗材等,都将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受到影响。

  利好政策频频出炉

  健康服务业迎来巨大增长空间

  尽管今年医药行业经历了多重磨砺,但政府相关政策仍为该行业的发展点亮了明灯,指出了方向,释放出极大的利好。

  首先是基药目录扩容。今年3月份,卫生部发布《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2年版),新版基本药物目录囊括的药物品种从此前的307种扩充为520种,拉开了基药扩容新篇章,这也成为今年上半年医药领域最受市场瞩目的事件。新版基药目录一方面增加了基药品种的供给,另一方面要求二级以上医院优先使用基药。这对于进入基药目录的药企来说,无疑是重大利好。

  其次,10月14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到2020年,健康服务业总规模达到8万亿元以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有分析指出,以2013年2万亿元为基数,相当于未来6年内健康服务业增长3倍,年均增长率高达26%.

  数据显示,全球生物医药产业速度增长很快,医药卫生相关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美国2003年就已达到15%,法国占GDP的11%,我国目前远低于这个数值,因此发展潜力很大。

  在全球老龄化趋势加快、亚健康状态日益普遍的背景下,健康服务产业将逐渐成为经济发展强有力的新支撑。中国正经历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未来健康服务产业也将迎来巨大的增长空间。

  最近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的四点建议更有利于生物医药行业的长期发展:首先是允许医师多点执业,允许民办医疗机构纳入医保定点范围;其次是,政府将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第三是完善城镇化建设、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逐步把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转为城镇居民;第四是,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而后两者往往被人们所忽略。对于这一决定,市场上炒作的热点集中在放开二胎以及民营医院这两点上。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以及生育率的下降,政策的放开对人口结构改善和社会发展有着积极地意义,而与此同时也将释放更多的医疗需求。二级市场上,母婴概念、二胎概念股一度遭到市场的爆炒。

  相比其他三点,《决定》提出的“鼓励社会办医,优先支持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社会资金可直接投向资源稀缺及满足多元需求服务领域,多种形式参与公立医院改制重组。允许医师多点执业,允许民办医疗机构纳入医保定点范围”,更有突破性的意义。

  统计显示,民营医院从2005年的3220所增加到目前的10594所,已占到全国医院总量的44%.目前医疗资源仍存在供不应求的局面,未来这一领域有很大的想象空间和发展空间。医药界人士普遍认为,未来10年,高端医疗、私立专科连锁、私立专科医院等均将成为社会资本优选投资的领域。

  在破除以药养医体制和鼓励社会资本办医的政策大背景下,一时间,多家上市公司纷纷投资到与医院的合作中,抢先布局下游产业链,民营医院成为市场炒作的热点。

  据了解,除了产业资本外,医药类上市公司也成为投资医院的主体之一。包括金陵药业、康美药业、复星医药、贵州百灵、独一味等多家医药上市公司纷纷涉足投资医院业务。近日,复兴集团董事长郭广昌曾扬言,要收购500家医院。

  医药上市公司纷纷投资医院,除了拓展下游产业链,发挥协同作用外,还有医院产业巨大的发展空间。医院不仅有利于公司消化自身的产品,增加销售渠道,还能布局新的增长点,实现多元化的发展。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展会信息 | 欢迎扫码下载展会杂志电子版 | 帮助中心 | 国际注册与认证 | 服务指南 | 黄金板块 | 本站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