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京召开中医药标准化工作新闻通气会透露,“十二五”以来,该局重点开展中医临床各科常见病诊疗指南的研究制定,目前已发布了涵盖十几个科系的近500种临床常见病证的诊疗指南。
据介绍,“十二五”以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中医药标准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完善、中医药标准研究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着力推进中医药标准化工作,尤其是在临床领域,具体成果包括:已研究制定针灸学通用术语等6项草案,中医临床各科名词术语等30项标准草案正在抓紧制定。重点开展中医临床各科常见病诊疗指南的研究制定,目前已发布了涵盖十几个科系的近500种临床常见病证的诊疗指南。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政策法规与监督司司长查德忠表示,由于中医药标准化工作起步比较晚,基础薄弱,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首先,整个行业乃至社会上不少人对这项工作有不同看法,认为中医讲究流派、个体化诊疗。“其实,在诊疗标准化的过程中,中医的流派、个体化诊疗与标准化之间是特殊性和普遍性的关系。在做标准化时不会扼杀或者是消除流派、个体化诊疗,而是用标准化的手段和方法来丰富和发展它们,它们相互之间不但不矛盾,还可以使医生在辨证准确的基础上,保证诊疗更加准确规范地进行。”而在技术层面,在众多流派、诊疗特点基础上形成规范和共识,也是巨大挑战。其次是标准化工作基础薄弱,一些名词、术语尚未规范,这些概念在传统医学中很多都是用描述性的语言来表达,如何与现代科学语言对接,是中医药标准化工作面临的最大挑战。此外,人才培养和引进也迫在眉睫。(健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