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美国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CDC)发布了一篇名为《抗生素,不总是答案》的文章,提醒大家在天气寒冷、呼吸道疾病高发的季节,不要随意使用抗生素,并指出抗生素并不是全能的。浙江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肖永红在接受《生命时报》记者采访时强调,抗生素的作用至少有以下几个“缺陷”。
不能治愈所有感染。感冒和其他上呼吸道感染疾病,很多是由病毒引起的,针对细菌感染的抗生素对此是个“外行”,帮不上忙。只有在这些疾病合并细菌感染时,才会用到抗生素,医生需要通过各项检查判断,自行吃抗生素非但不能让疾病快速好转,还可能加剧细菌耐药,延误病情。儿童的身体调节能力较差,随意使用抗生素还可能引起菌群紊乱,导致腹泻等问题。
不提倡预防感染。抗生素不是疫苗,除了在部分手术和特殊情况下外,一般不提倡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慢性鼻炎、咽炎、中耳炎等在冬季易复发,建议大家注意合理锻炼和休息,发现症状及时就诊,而不是提前吃抗生素预防。感冒和腹泻后,抗生素也不能阻断病毒的传播。
不能直接缓解症状。很多人使用抗生素的理由是“鼻塞、咳嗽症状影响工作”或者“孩子难受哭闹,看着心疼”。实际上,抗生素并不是针对症状的药物,而是通过阻断细菌的繁殖、减轻感染,从而缓解病情。如果感冒时鼻塞、咽痛,可先多喝温开水,打开加湿器,必要时选用缓解相应症状的单方感冒药;轻度腹泻可先调整饮食,如1~2天没有明显缓解,再由医生判断是否能用抗生素;慢性感染性疾病更不能擅自用抗生素,以免加重耐药,妨碍今后的治疗。
不能避免副作用。长期、大量应用广谱抗生素,可能引起真菌感染。头孢类、氟喹诺酮类(如诺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等)抗生素可能引起皮疹和肝脏损害。这些副作用不能完全避免,在治疗时,医生会权衡利弊,考虑是否该用。自行服药会因为缺乏对注意事项的了解,增大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例如在服用头孢类抗生素期间饮酒,可能发生“双硫仑反应”,严重时还会引起休克。
正因为抗生素并不是“全能选手”,美国CDC建议在使用抗生素时,注意以下几点:1.当医生认为不必要用时,不要自己要求再用;2.感冒或咽痛时不要自行吃抗生素;3.不要将自己处方中的抗生素给其他人用,尤其是孩子,服药不当可能延误治疗并给细菌繁殖的时机;4.服抗生素时,不要自己加量或停药;5.不要将抗生素当成常备药,留到家人或孩子生病时“应急”。抗生素是种处方药,应将使用权交给医生,而不是将其当成“万金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