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新区作为人口快速导入区,始终面临着两重压力:既要保证居民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的方便、均等化,又要让1210平方公里区域内的257.42万城镇居民与远郊的23.69万农民共享同质化的医疗服务。
上海浦东新区卫生计生委努力探索,走出了一条可复制的“健康之路”。如今,浦东新区参保农民八成首诊在社区,医疗支出费用88%在社区和二级医院,与社区卫生中心签约的居民满意度超90%。
“三个统一”提振社区卫生服务
浦东新区卫生计生委副主任顾建钧介绍,目前该区农村地区有3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19所村卫生室。最新统计显示:2013年浦东新区参加“新农合”人员超过3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参合就超过14万人,无医疗保障的农业人口参合率达到99.9%,实现了应保尽保。参合农民平均筹资水平1500元,其中个人缴纳320元,集体补贴100元,区镇二级政府补贴1080元,使得农民有了基本医疗保障。
同时,新区在2010年全面完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的同时,对区域内4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行“三个统一”:统一标准化配置,投入680万元为45家社区医院进行设备统一配置;统一配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对院长学历、管理能力要求等统一;统一人事政策,制定了每月1500元-2000元不等的全科医师倾斜政策,统一人员培训和绩效工资,为均衡化发展奠定基础。
为参合农民享受优质便捷的服务,区政府逐年加大对新农合信息化建设的投入,目前新区所有参合农民与城镇居民一样,都使用社会保障卡,就医实时结算。同时,因近年来动拆迁农民身份改变等情况,全区实行卫生服务“站点合一”,让“农转非”居民可在小区的服务站点里刷医保卡结算。
约束社区医生处方权
浦东新区六灶镇新吉村村民樊秉初,把家庭医生乔顺凤当成了自家人,因为乔医生对他的病情了如指掌。“过去,去医院看病,每次遇到的医生不同,开的药也不同,浪费了不少,怪可惜的。”签约乔医生后,老樊的看病钱可节省了不少。
六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侯静说,医患彼此熟悉后,医生对病人用药习惯更了解,对降低费用有直接帮助。据了解,自新农合“按人头支付”改革以来,从去年12月至今,浦东新区参保人员82%的就医发生在社区,支出费用中88%使用在社区和二级医院。
为调动医生积极性,六灶社区服务中心还设立了新农合基金管理专项经费,按参合人员签约及费用管理情况对全科团队给予奖励,而对基金使用超额医生,按比例给予计分,年内累计积分超过12分即暂停新农合处方权。
惠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张韬透露,政策刚出台,有的医生为了拿奖励尽量少开药。针对这一情况,惠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规定,基金使用在管理基准线金额正负浮动2.5%的医生奖励5000元,使用率浮动在正负5%的医生只奖4000元,而超过110%和节省到85%以下的都没有奖励。
据统计,去年8月改革前,新农合医疗费用支出与2011年同比增18.4%,8月以后开始下降到3.3%。预计年底还将持续下降。
三甲医院专家坐诊社区
浦东新区潍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杜兆辉介绍说,今年9月,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与浦东新区卫生计生委合作共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约后,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全科医学系主任、中山医院祝墡珠教授,每周半天前来“坐堂”。居民们不出社区,不用挂号费、诊疗费,通过签约家庭医生预约,就能体验针对社区常见病、慢性病的全科医疗,享受三甲医院专家级医疗服务。据悉,目前在浦东新区4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里,每个工作日都有二、三级医院的专家坐诊。
同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科医生也有了更多向医学专家学习和交流的机会。潍坊、唐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改造一新的综合化全科诊室除了配置一流的诊疗设备,还兼有现场示范和教学功能。借助于全科示范诊室内的摄像头,可将专家诊疗的“实况”传输到一旁的示教中心大屏幕上,全科医生可现场观摩,“跟班”学习。
据了解,最新的抽样调查显示,如今浦东新区签约居民满意度达到90%以上,全科医师开展的工作受到签约居民的广泛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