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召开的卫计委“2013年度药品集中采购工作座谈会”上,非基本药物招标将成为明年卫计委工作重点,在招标采购方式上,香港经验有望成为学习对象。多位参会的地方卫生厅官员向表示,在这次会议上,大家集体学习了香港模式,以开拓思路。
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郭凡礼等业内人士表示,学习香港模式的目的是降低原研药的价格,原研药“超国民待遇”有望取消。
量价挂钩或成新标准
在卫计委此次召开的闭门会议中,非基本药物招标将成为明年卫计委工作重点,香港的药品招标采购经验成了学习的对象。
据了解,香港医管局总部下设总药剂师办事处,负责统筹管理公立医院的药剂部门。香港把药品分为专利药、核心专利权届满的药品(有仿制药的出现)和非专利药(全开放市场仿制药品)3类,热衷于采购非专利药。其中对于第一类的专利药,实施在单一货源承诺制的基础上与供应商谈判议价的采购方式,对于第二、三类的非专利药品,采用公开竞争招标方式采购。
另外,对具有相同疗效的几种专利药品,香港医管局会优先采购价格低且下降速度快的药品;对于使用量大的产品,在汇总了各个医院的药品采购数量后,与中标的药品供应商直接签订采购合同,保证中标后药品的销量。
量价挂钩后,药企销量能够获得保证,换来药价的降低。内地对这一模式已有尝试。2010年9月开始,安徽率先实施以省为单位的基药招标采购,便出现了量价挂钩、单一货源承诺,被总结为“安徽模式”。但安徽模式也带来不少争议,其中“唯低价是取”的招标政策为业界诟病,“毒胶囊”事件爆发后,不少人将原因归结为低价中标政策压缩了企业盈利空间,企业只能以次充好。
原研药降价预期强烈
原研药通常指专利过期的进口药品,但在目前的招标体制中,这些已经过期的专利药仍然享受“特权”,单独招标,并不和国内企业直接竞争,由此原研药往往能够高价中标。
郭凡礼表示,学习香港模式的目的是降低原研药的价格,已经过了专利期的外资药将和仿制药将在同一平台上进行竞价中标。
在有关部门所做的“国家基本药物外资原研药单独定价与国产药品统一定价对照表”中,原研药价格长期以来居高不下,表中所列出的9个原研药与国产仿制药相比,价格平均高出1311%,最高价差达到2319%。如何降低原研药价格成了当前医药行业的一大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