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浙江  盐酸  白藜芦醇  氨基  技术  吡格列酮  吡啶  中间体  制药设备  骨科  原料药  前景广阔  武汉  中成药“避风港”或步其后尘  试剂  机构悄悄潜伏“创新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要闻简讯 » 正文

卫计委:“急救规范” 能否救治“医疗病”?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11-29  浏览次数:73

  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面对危急病人或伤员,以最快的速度救人应该成为医生的本能反应,而不应有任何贻误救机的杂念。

  但实际情况未必都如此。在某些时候,在某些医院,交钱有时成为抢救的前提。一些身上没钱或者交不起钱的伤员病人就常常遇到搁置急救的情况:

  2004年,一位12岁男孩遇车祸致左脚骨折,因母亲交不起760元的医疗费用,孩子在北京一家医院急诊科熬了近10小时才进入手术室。

  2005年,在海南打工的34岁湖北农民从摩托车上摔下生命垂危,在附近一家农场医院简单抢救后,要转到海口一家大医院。但伤者家属一下筹不到抢救费用,急救人员赶到后又空车返回海口,伤者因救治不及时而死亡……

  类似的例子不时见诸媒体。在金钱与生命之间,一些医院优先选择金钱,不允许生命“插队”,令医院的天职受到严峻的考验。

  于是,国家卫计委近日发布《需要紧急救治的急危重伤病标准及诊疗规范》,要求急救人员必须及时、有效地对符合标准的急危重伤病患者实施急救,不得因患者身份不明、无能力支付医疗费用等理由拒绝或拖延救治。

  这一“规范”详细罗列了需要急救的症状,却没有触及医院“见危不救”的“病根”――如果伤病员真的付不起急救费用,谁来补偿医院的损失?

  一些医院把钱看得比生命还重,不完全是医生的价值观倒错了,而是医院本身也要生存。如果医院只顾救人完全不顾收费,经常被拖欠医疗费用,那么总有一天,医院自己也要被抬到“急诊室”了。

  这一问题涉及国家对医疗的投入。一份以2006-2009四年数据计算的世界各国医疗卫生总支出(占GDP百分比)的排名中,美国以16.2%排在首位,缅甸以2%垫底。在参加排名的183个国家中,中国以4.6%排在第145名。排在中国之前的,有许多亚非拉国家。2012年6月30日,英国《卫报》刊出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的类似百分比列表,美国以17.9%蝉联冠军,位于南太平洋的图瓦卢以17.5%获得亚军,法国占11.9%,阿根廷占8.1%,日本占9.5%,中国只占5.1%,排名还是靠近尾巴(2009年后,中国三年投入8000多亿支持医改)。

  一方面是中国人口多,病人相对也多;另一方面是中国对医疗投入少,让医院要自己维持生计,使得医疗费用缺口大开,迫使医院要时时盯着收费室。我们医院的许多问题,包括医疗器械和药品的低价购进高价卖出、多开药开高价药等等,大都与医院缺钱有关。

  除了急诊室问题之外,还有更多的危重病人因为缺钱而放弃治疗。每当有慈善人士为救治某个病人而四处筹集医疗费用时,我们在为他们感动之余,都会在心里默念国家的名字,疑惑经济总量已经跃升世界第二的国家,为什么在这个时候隐形?为什么还需要那些本来并不富裕的人捐出辛苦钱?

  卫计委的“急救规范”出台时,人们本应为之欢呼雀跃,但实际上恰恰相反,许多人反而为医院叫屈。他们认为,如果国家没有救助款,医院在不计成本无条件地抢救病人,出现亏损之后国家还管不管?要是还由医院承担,其结果必然是,医疗管理者把问题转嫁给医院,医院最终还是把问题转嫁到病人身上。

  不解决医院的后顾之忧,这一“急救规范”连“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都称不上,只能算“头痛医脚,脚痛医头”了。

 
关键词: 卫计委 , 医疗投入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展会信息 | 欢迎扫码下载展会杂志电子版 | 帮助中心 | 国际注册与认证 | 服务指南 | 黄金板块 | 本站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