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浙江  盐酸  白藜芦醇  氨基  技术  吡格列酮  吡啶  中间体  制药设备  骨科  原料药  前景广阔  武汉  中成药“避风港”或步其后尘  试剂  机构悄悄潜伏“创新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正文

进口医疗器械价格高于原产国50%以上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11-21  浏览次数:121

  日前,中国医药物资协会发布了《2013年中国医疗器械蓝皮书》,中国医药物资协会医疗器械分会秘书长陈红彦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这是我国医疗器械行业首次发布的蓝皮书。该书预计中国医疗器械全年进出口总额达到330亿美元,并且指出,进口医疗设备价格普遍高于欧美日等原产国50%-100%,如TOMO放射治疗系统等设备,在欧美日等国家多为250万美元,我国进口多在500万美元以上。

  医疗器械落后国际15年

  部分进口设备采购以政府投入为主,增加了财政负担。不仅如此,更为严重的是进口设备的售后与维修均由原公司专门人员实施,一旦由于某些原因导致维修延时,耗材供应中断,设备的使用将面临瘫痪。此外,高端医用设备核心技术掌握在外国企业内部,医疗诊断、治疗数据和患者医疗档案等信息安全同样面临巨大风险。

  业内认为,在全球医疗科技和生物医药版图里,中国颇具竞争力的不是产值最大的药品,而是国家主推的中医以及自发形成一定优势的医疗器械。然而该《蓝皮书》指出,中国医疗器械的总体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约为15年。国内中高端医疗器械主要依靠进口,进口金额约占全部市场的40%,进口公司主要是国际知名公司。约80%的CT市场、90%的超声波仪器市场、85%的检验仪器市场、90%的磁共振设备、90%的心电图机市场、80%的中高档监视仪市场、90%的高档生理记录仪市场以及60%的睡眠图仪市场均被外国品牌所占据。跨国企业竞争的焦点是设计理念、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而高质量的产品正是国内大型医院所青睐的,因此国外产品多销往国内的大型医院,尤其是三甲医院。

  35%的产品出口转内销

  上半年,我国共从89个国家和地区进口医疗器械。在进出口数据中有35%左右的产品或其主要构成部分是在中国生产,先出口国外、然后再进口到中国的销售。从进口区域看,欧洲是我国最大的医疗器械进口来源地区,北美洲为第二大进口来源地区,亚洲排在第三位,三大洲进口额所占比重合计达97.57%.从具体进口国家和地区看,排在前十位的分别是美国、德国、日本、瑞士、韩国、爱尔兰、英国、法国、荷兰和新加坡,相关进口额合计达57.1亿美元,合计占比达83.86%.

  这些数据表明,我国医疗器械产业链是由国外跨国公司主导高端价值链,不少关键技术仍被发达国家大公司垄断。国内企业仅占据低端价值链的一部分。国内有为数不多的几家企业进入高端产品市场,往往不能很好地组建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研发团队。截至2012年底,我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规模已经达到177788家,90%左右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是年收入在一两千万以内的生产技术含量较低的中小企业。而生产电子监护设备、超声诊断设备、X射线断层扫描设备、CT等拥有自主品牌的高技术含量产品且收入规模过5亿元的企业并不多。

  中国企业缺乏战略创新

  《蓝皮书》指出,国内企业为争夺低端市场的微薄利润打得头破血流,而占据高端市场的国外医疗器械巨头则风景这边独好,这种强烈反差的根源就在于国内医疗器械市场缺乏战略规划与整合,不能很好地形成自主创新能力的研发团队。

  天下汇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何锐在《蓝皮书》发布会上表示,我国企业模仿的多,创新的少。他讲了一个案例。几乎每家药店都卖一个医疗器械,叫拔罐器,几百块钱一套到几十块一套,利润空间越来越小,几十年过去,没有企业做改进和创新。“有一次我在一个国际性的医疗器械展上去参展,发现国外同行人把这个国内做得最普遍的产品进行小小的改进,它的利润就是成百上千倍增长。这个改进就是把中国的塑胶拔罐器做两个电子片,做成电子拔罐器,取了一个很有意思名字叫做拔火罐,功效不仅活血化淤,还能起到镇痛的作用。这个案例值得中国企业界深思。”

 
关键词: 医疗器械 , 医疗科技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展会信息 | 欢迎扫码下载展会杂志电子版 | 帮助中心 | 国际注册与认证 | 服务指南 | 黄金板块 | 本站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